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城门吏

城门吏

官名。清朝八旗步军营所属掌管京师城门之职官。康熙十三年 (1674) 设。初名“城门校”,后改称“城门吏”。正七品,掌司门禁,稽察出入之事。额设满洲十八人,守内九门,每门二人; 汉军七人,守外七门,每门一人。


官名。城门吏初名城门校,清朝设此官,为步军统领衙门的属官,正七品,位次城门领,掌管城门开闭。见《清史稿·职官四·步军营·统领》。

猜你喜欢

  • 纳里速宗卡下珞达洛万户

    官名。元朝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隶乌思藏宣慰司,治所当在今阿里与后藏交界处。

  • 太仆丞

    官名。秦、汉、魏、晋、南朝为太仆副贰,协掌车舆马政,管理本署事务。西汉员二人,秩千石。东汉员一人,秩比千石。魏、晋沿之,七品。南朝宋七品,梁三班,陈八品、六百石。北魏增置少卿为太仆之副,丞居其下,孝文

  • 军机值房

    清朝军机处的办公处所。因军机处不是正式官署,故没有衙门,只有数间“值房”或称“直庐”,也叫“军机堂”。位于清宫隆宗门内。军机大臣每天在这里等候皇帝召见和商议政务。军机章京值房在它南面,满、汉章京分左右

  • 行枢密院右林牙

    官名。辽朝北面官,行枢密院官员,在左林牙下,同掌文翰之事。

  • 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又称大都南北两城兵马司、大都南北兵马司等,简称大都兵马司。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置。十六年,定秩为正四品,隶大都路都总管府,掌京城盗贼奸伪鞫捕之事,分置司于南、北城。例由刑部尚书一名提调司

  • 秋试

    (1)宋称解试为秋试。宋制,每三年举行一次的解试,定在省试前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开科,因称解试为秋试。(2)明清时乡试亦每隔三年在八月份举行,亦有秋试之称。参见“乡试”。

  • 司右

    ①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上士二人,下士二人。一说为周朝置。掌群右之政令;充王车右。《周礼·夏官 ·序官》郑玄注:“右谓有勇力之士充王车右。”②官署名。西魏·北周置。属夏官府。以司右中大夫为长官,下

  • 官制用语。南北朝时期,一些中央官员兼任地方郡守、县令,但不理事,主要是为取得其禄秩,称带,也是皇帝的一种恩赐。《魏书·裴延俊传》:“时高祖以(裴)聿与中书侍郎崔亮并清贫,欲以千禄优之,乃以亮带野王县,

  • 外膳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外膳上士属官,正一命。

  • 大贝勒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在八和硕中列位最前,称大贝勒。又八和硕贝勒中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势力最强,被合称“四大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