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处置使

处置使

使职名。唐玄宗以后,采访、观察、都统等使加“处置”,赋予处理、决断权。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初置采访处置使,以御史中丞卢绚等为之,肃宗乾元元年(758)改为观察处置使。肃宗乾元元年(758)李峘除都统淮南江东江西节度宣慰观察处置等使,宣宗大中五年(851)以特进、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白敏中充邠宁节度使、招讨南山平复党项兵马都统处置等使。五代沿置,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侍中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镇翼深赵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后汉高祖乾祐元年(948)以皇弟勋山南西道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知枢密院事张浚山为川、陕、京西、湖北等路宣抚使,加“处置”二字入衔为宣抚处置使。

猜你喜欢

  • 官计

    周朝考察核计官吏政绩的制度。《周礼·天官 ·太宰》: “八曰官计,以弊邦治。”郑玄注: “官计,谓小宰之六计,所以断群吏之治。”

  • 文渊阁

    ① 明代藏书阁名。为皇宫内收藏书籍之处,文臣亦在此陪侍皇帝读书并加讲解。明太祖建于南京奉天门东,成祖永乐 (1403~1424) 中迁都北京后,又于宫内建文渊阁。明、清又以此作为殿阁大学士名号。②清朝

  • ①担任。出仕。《礼记·内则下》: “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②职事。《班簋铭》: “更虢成公服。”《尚书·周书·旅獒》:“无替厥服。”③周朝划分的封国区域。《周礼·夏官·职云氏》: “乃辨九服之邦国。

  • 右内史

    官名。秦汉皆置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曰京兆尹,掌治京师。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和都水、铁官两长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内史》。

  • 六玺

    皇帝的印称玺,根据用印的不同,分为六种,即六种印,称为六玺或天子六玺。秦始皇首用六玺,汉因之。六玺是:皇帝行玺,用于封命;皇帝之玺,用于赐诸侯王书;皇帝信玺,用于调兵;天子行玺,用于征大臣;天子之玺,

  • 翰林直学士

    官名。金置,属翰林学士院,地位在翰林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之下,从四品,不限员额。其应奉文字者,衔内带知制诰。元在翰林兼国史院与蒙古翰林院中有直学士,当为沿金制而设。

  • 坊总

    见“坊长”。

  • 集贤院咨议官

    官名。金贞祐五年(公元1217年)置于集贤院,备皇帝咨询。秩正九品,员额不限。

  • 州金曹掾史

    州分职吏名。北齐置,见“金曹从事”。

  • 太子仆寺

    官署名。北齐置于詹事府,与家令寺、率更寺合称三寺,长官为太子仆,佐官有丞,领厩牧署。隋朝置仆一员、丞一员,掌宗族亲疏、车舆骑乘,领厩牧令。唐朝沿置,仆一员、丞一员、主簿一员,掌车舆、乘骑、仪仗、丧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