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司农部丞

大司农部丞

大司农属官。西汉武帝时置数十员,分部管理郡国均输、盐铁之官。平帝元始元年(后1)置十三员,人部一州,劝课农桑。皆属临时差遣之官。东汉定置一员,管理大司农所掌国库,秩六百石(一说千石)。三国魏亦置,七品。


官名,汉置,为大司农属官,分部掌郡国农桑、均输、盐铁等事,汉平帝置部丞十三人,人主一州,东汉大司农部丞只一人,秩六百石,掌帑藏。《后汉书·百官三·大司农》:“丞二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猜你喜欢

  • 屯田郎官

    屯田郎中、屯田员外郎通称。

  • 职丧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夏采下大夫职丧中士佐官,正一命。

  • 签院

    签书枢密院事省称。

  • 殿内侍御中散

    官名。北魏置。为任职于殿内的侍御中散。《魏书·恩幸传》: “(王仲兴)以父任早给事左右,太和(477—499)中殿内侍御中散、武骑侍郎、给事中。”参见“侍御中散”。

  • 吏部司马

    官名。麹氏高昌国吏部次官,协助吏部长史处理本部事务。始被派遣到诸城相监检校,则称“城令”。

  • 专知御书典

    杂任职名。唐置,属集贤院。典是掌各种事务的杂任职,专知御书典为专司御书的典。

  • 锡命

    同“赐命”。君主对臣下赐予物品、爵位或官职的命令。《谷梁传·庄公元年》: “锡命非正也。”《公羊传·庄公元年》: 王使荣叔来赐桓公命。”

  • 郊人

    官名。春秋时郑国置。掌郊区内乡的行政长官。《左传·昭公十八年》:“ (郑国火灾)郊人助祝史,除于国北, 禳火于玄冥、 回禄,祈于四鄘。”孔颖达疏:“郊人,当谓郊内乡之人也。”杨宽认为:“郊人即是郊内乡

  • 三丞

    官名统称。宋朝指秘书丞、太常丞、宗正丞。其选甚清。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职事官。

  • 皇器

    指皇帝之位。《后汉书·刘盆子传》:“赞曰:赤眉阻乱,盆子探符。虽盗皇器,乃食均输。”注:“皇器犹神器,谓天子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