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夫

大夫

①官名。(1) 有固定职司的官署长官。殷、周官制,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指低于卿高于士的官僚阶层,有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县大夫、都邑大夫、公族大夫等。秦、汉以来,或置御史大夫。北魏初置八部大夫,相当于尚书八座。旋分尚书及诸外署为三百六十曹,以大夫为长官,分曹治事。后又置六谒官,准右六卿,属官有大夫。西魏、北周仿《周礼》置六官府,下属诸司长官皆名大夫,有上、中、下三等。唐高宗时,亦曾改尚书省六部诸司郎中、殿中省诸局奉御,太子家令、率更、仆三寺长官为大夫,又改御史中丞为司宪大夫。(2)掌谏议、顾问之官。秦、汉宫廷中置太中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等,皆无员。侍奉皇帝左右,备谘询应对,谏诤议政,为皇帝的高级顾问,常参预制定重要制度法令。亦常奉诏出使,如派往周边各族通好,向诸侯王和大臣颁赏、吊丧,赴郡国巡行风俗、赈灾宣慰等。地位尊崇,多由贵戚大臣、名儒或有军功者充任。西汉中后期,权臣多冠以光禄大夫之衔。东汉以来,渐成闲散官职,通常用来安置免职和不能任事、年老多病的官员,如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等。唯谏议大夫北朝、唐、宋置为谏官,金又置为谏院长官。(3) 唐、宋以来,设阶官(亦称“散官”、“寄禄官”)以表示官员等级。其高级文职阶官号大夫。北宋后期高级武职及医官阶官亦号大夫。②爵名。(1) 周朝官爵分公、卿、大夫、士四等,大夫又有上、中、下三等。(2) 战国秦至汉朝,实行二十等爵制,大夫居第五级。此外又有官大夫(六级)、公大夫(七级)、五大夫(九级)等名。


大夫既是官名,又是爵名,还是官职等级名和官俸级名。

1、官名。商周两朝有大夫、乡大夫、遂大夫、墓大夫、朝大夫、冢大夫、县大夫、都邑大夫等;秦汉两朝有御史大夫、谏议大夫、中散大夫、光禄大夫、门大夫、谏大夫等,王国也有大夫;这些大夫,或为职事官,或为散官,官俸自六百石至二千石。《后汉书·孝桓帝纪》:“命列侯、将、大夫、御史、谒者、千石、六百石、博士、议郎、郎官各上封事,指陈得失。”注:“大夫谓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王国的大夫属郎中令,俸禄比六百石,没有固定人数,掌奉王命到京都,奉璧贺正月,及出使各王国。原先持节,后来省去。(见《后汉书·百官志》)。唐朝为六部诸司郎中和九寺少卿的别称。唐高宗李治龙朔年间,改六部诸司郎中为大夫;诸寺九卿为正卿,而少卿均称大夫。见《新唐书·百官志》。

2、爵名。周朝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承秦制,爵分二十级,第五级为大夫,第六级为官大夫,第七级为公大夫。(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汉旧仪》说:“大夫,五爵,赐五级为大夫;大夫主一车,属三十六人。”

3、官职等级名。夏、商、周三朝,官级分卿、大夫、士三等,大夫又分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级。汉朝最高的官称公,公下是卿。王莽设九卿,“每卿置大夫三人,一大夫置元士三人,凡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主中都官诸职。”(见《汉书·王莽传》)。宋朝医官分大夫(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和大夫、保安大夫)、良医郎、医效、祗候。见《容斋三笔·医职冗滥》。

4、官俸等级名。王莽更名官俸,“千石曰下大夫,比二千石曰中大夫,二千石曰上大夫。”见《汉书·王莽传》。

猜你喜欢

  • 禁圃令丞

    官名。汉武帝时置禁圃令及丞,属水衡都尉。禁圃可能是上林苑中栽培蔬菜之类的园地。《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禁圃有两尉,而《封泥考略》卷一有“禁圃左丞”封泥,可能禁圃有左右两丞,而禁圃两尉是两丞之误。

  • 太常寺博士

    官名。秦汉的太常博士专掌学术,三国魏始置专掌礼仪的太常博士。北齐以后太常寺博士专掌礼仪。唐制,太常寺博士四人,从七品上。掌礼制,根据功过善恶,给王公及三品以上官议定谥号;朝廷举行大礼时,则辅助太常卿掌

  • 盐库大使

    官名。清制于直隶、山东、两淮、两浙、广东五盐运司各置库大使一人,秩正八品,掌盐课的收纳,并监理库贮诸事。又盐法道所辖有库大使三人,盐茶道所辖有库大使一人,其品秩、职掌与盐运使所属库大使同。

  • 河西行御史台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由畏兀儿提刑按察司升立,设官、职掌与御史台略同。置台永昌路(今甘肃永昌),监治河西地区和畏兀儿地区。二十年,省罢。

  • 指典乐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检点的属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军帅。参见“典乐”。

  • 侯国人任官限制

    汉代官员任用限制之一。《汉书·彭宣传》说:“诸侯国人,不得宿卫,将军不得典兵马处大位。”

  • 太仓署令丞

    官名。秦汉有太仓令及丞,北齐始置太仓署,亦以令丞为正副主官,属司农寺。隋沿置,置令二人,属官有米廪四人,谷仓督四人,盐仓督二人。唐制,太仓署令三人,掌谷物廪藏,丞二人,属官有府、史,监事。

  • 行破贼都尉

    官名,东汉末年孙权置,掌领兵征伐或镇守。行:代行某某职事。《三国志·吴书·凌统传》:“(孙权)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

  • 翚雉氏

    少皋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左传·昭公十七年》谓是五工正之一,贾逵释为设色之工,为附会之说。参见“少皞”。

  • 右射声率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射声率上士佐官,正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