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天官

天官

①官署名。(1) 西魏、北周天官府简称。(2) 吏部别称。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吏部改名。后代即沿称吏部或其首长。(3) 太平天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定名,天官即吏部。②官名。(1) 一说为商朝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的合称。(2) 《周礼》分设六官,以冢宰为天官,为百官之长。(3) 太平天国吏部正、又正、副、又副之官统称。(4) 太平天国朝内官天官正丞相、天官又正丞相、天官副丞相、天官又副丞相。又,女官中朝内官所设天官正、副丞相,亦称。③泛指百官,即天子之官。《后汉书·班固传》: “百官小吏曰天官。”


官名。1、周六官之一,为“天官冢宰”的省称。是周百官之长。《周礼·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辩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民为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2、泛指百官。《后汉书·班固传》:“天官景从,祲威盛容。”注:“蔡邕《独断》曰:百官小吏曰天官。”

3、天官府的简称。北魏、北周时,天官府省称天官。

4、吏部的别称。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神龙元年复旧。后世也称吏部为天官,或称“吏部天官”。见《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太平天国仿古,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名官,故天官即吏部。

5、官名合称。①指太平天国的吏部正、又正、副、又副。②指太平天国朝内官天官正丞相、天官又正丞相、天官副丞相,天官又副丞相。③指太平天国女官中朝内官之天官正、副丞相。

猜你喜欢

  • 制用司郎中

    官名。清末度支部制用司主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三人,正五品,奏补。掌管本司事务。

  • 总管府节镇兵马司

    官署名。金朝在各总管府置节镇兵马司,掌巡捕盗贼,提控禁庭,纠察诸博徒和屠宰马者,总判司事。其官有都指挥使一员,正五品。副都指挥使二员,正六品,为副长官,通判司事,分管内外,巡捕盗贼。指挥使一员,正七品

  • 鞮译

    翻译官。《文选》南齐王元长(融)《曲水诗序》:“匦牍相寻,鞮译无旷。”

  • 果毅将军

    官名。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农民军置。于中营制将军下,设左、右、前、后各一人;其他四营制将军下,各设左、右二人,四品。与制将军同为本营大帅。

  • 典厩令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龙厩令置,为太仆寺典厩署长官,置二员,增为从六品。唐朝二员,从七品下,掌饲马牛、给养杂畜。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

  • 冢司土

    官名。西周置。为师旅中掌管土地事务的长官。《曶壶铭》: “王乎(呼)尹氏册命曶,曰‘更乃祖考作冢司土于成周于八师。’”参见于省吾《略论西周金文中的‘六��’和‘八自’及其屯

  • 镇卫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十六国后赵石虎建武(335—348)中置,位在车骑将军之上。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复置,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之首,在骠骑、车骑将军之上。陈沿置,拟一品,比秩中二千石。武官名。梁始置,

  • 司戎大夫

    官名。即兵部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兵部郎中。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兵部郎中为司戎大夫。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参看“兵部郎中”条。

  • 总理监营

    见“监营”。

  • 公车司马

    官名。战国秦置。负责王宫警卫。《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公车司马猎律。”官名,西汉时掌殿司马门,受天下奏事,并掌宫中巡逻和征召等事。东汉掌南阙门,受吏民章奏、四方贡献等。王莽时改称王路四门。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