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府

太府

① 管理财货库藏之官。亦作 “大府”。《周礼》列为天官太宰属官,下大夫,辅助太宰管理贡赋的收藏和支出。西魏、北周为天官府“太府中大夫”的省称。北魏置为九卿之一,以代少府,多称太府卿。南朝梁则并置太府、少府二卿,北齐置太府寺,历朝因之,或名太府监。详见各条。②都督府的别称。为十六国前凉、西凉、南凉等的最高政权机构,设长史、司马、主簿、参军等官属。③ 州郡官署别称。《晋书·桓玄传》: “王腾之奉帝入居太府。”时王腾之为南郡太守。


官名,也写作“大府’。《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颁其货于受藏之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岁终,则以货贿之入出会之。”周代太府掌府藏会计。秦汉两代太府并入司农少府。梁天监七年,设太府卿,位视宗正,掌金帛特帑及关津市肆;陈因之。北魏太和中,改少府为太府卿,兼有少卿,掌财物库藏。北齐称太府寺卿、少卿,又兼管造器物。北周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以供国用,属大冢宰。隋初与北齐同,所掌左右藏及尚方、司染、甄官等署,炀帝置少卿二人,又分太府寺置少府监,管尚方、织染等署,西太府只管京都市及平准左右藏。唐代多次易名,设卿和少卿,掌两京诸市平准,左右藏、常平等九署,各署皆有令丞。辽、金、元改太府寺为太府监,明清不设此官。见《通典·职官八·太府卿》、《续通典·职官八·太府卿》。

猜你喜欢

  • 宰司

    宰相的别称。《三国志·魏书·蒋济传》:“位备宰司。”

  • 大傅

    官名。同“太傅”。周朝置。君王及太子的教导官。详“太傅”。官名,即“太傅”,大与太通。西汉时南越置,掌导王以善。《史记·南越列传》:“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以朝,除边关。于是天子许之,赐其丞相

  • 昭化嫔

    内命妇名。北周设置,为皇帝之妾,见《隋书·礼仪志》:“皇后至蚕所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礼毕,降坛,昭化嫔亚献,淑媛终献。”当为北周所设六嫔之一,位视六卿。

  • 译官令

    官名。西汉属大鸿胪,新莽时改隶典乐。东汉省。官名,西汉置,东汉省。掌翻译官,主翻译。有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客》、《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汉书·儒林传·周堪》:“堪译官令,论于石渠,经为

  • 小宾部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宾部司次官,员一人,亦称小宾部或宾部下大夫,佐宾部中大夫掌南朝陈、北齐、突厥等敌国使臣晋见皇帝的礼仪。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

  • 刑狱贼曹参军

    官名。刑狱贼曹长官。东晋末、南朝置。南朝宋七品,梁四班至流外七班,陈八品至九品。北魏、北齐又称“刑狱贼曹参军事”。北魏初置员若干,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并为一员。北齐自七品上至八品上。简称为“刑狱参

  • 卫生司郎中

    官名。清末民政部卫生司之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一人,正五品。掌司事。

  • 右戎卫大将军

    官名。即右领军卫大将军,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右领军卫大将军。

  • 司木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木司长官,员一人,掌木工之政令。下设小司木下大夫、小司木上士以佐其职,领车工中士、角工中士、彝工中士、器工中士、弓工中士、箭工中士、庐工中士等官属。

  • 廉吏

    1、廉洁奉公的官。《汉书·黄霸传》:“择长年廉吏遣行。”2、汉朝考察官吏的科目之一。也称举廉、察廉。《汉书·文帝纪》:“廉吏,民之表也。”《汉书·薛宣传》:“池阳令举廉吏狱掾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