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宗正丞

宗正丞

官名。秦、西汉为宗正副贰,秩千石,协助管理皇族外戚事务,参与审判宗室诏狱,由宗室充任。平帝元始四年(后4)改宗正为宗伯后罢。东汉复置,秩比千石。魏、晋、南朝沿置,或以他姓暂代。魏、晋、宋七品,梁四班,陈八品、六百石。北魏、北齐为“大宗正丞”省称。隋、唐、五代置为宗正寺佐官,位次少卿,员二人,掌判本寺日常公务。亦称“宗正寺少卿”。隋初正七品,炀帝改从五品,唐从六品上。唐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司宗丞、司属丞,寻各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后悉以宗室充任。北宋沿置,初为五品寄禄官,别遣宗姓朝官以上知丞事,处理日常事务。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后,又作差遣,以郎中以下兼任。如卿、少卿缺,则代理寺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单置为职事官,佐理寺务,不专用宗姓,从七品。南宋或置或省。辽朝为南面朝官,无具体职掌。参见“宗正”、“宗正寺”。


官名,秦汉皆置,俸比千石,为宗正卿之副,佐卿行职事。参看“宗正卿”条。后世多沿置。

猜你喜欢

  • 宝川局

    官署名。清朝四川之铸钱局。康熙七年(1668)置局,六十一年改今名。设监铸官一人,以同知,通判充任。掌理本省鼓铸事宜。

  • 龙图

    宋朝龙图阁省称。宋朝有龙图阁,设学士、直学士等官,为侍从之荣衔。称龙图阁学士为龙图;学士等官按其等级又有俗称:学士称老龙,直学士称大 龙,待诏为小龙,直阁为假龙。参看《宋史·职官二·龙图阁学士》。

  • ① 宋朝通判俗称。参见“守倅”。②副职。《周礼·夏官·戎仆》: “戎仆,掌王倅车之政。”郑氏注:“倅车,戎车之副。”

  • 云梯健锐营

    清朝“健锐营”之别称。

  • 南选

    铨选制度。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因桂、广、交、黔等州都督府土人首领任官简择,未甚得其才。始四年一度,差强明清正、五品以上官充使前往选补,御史同往注拟; 有应任五品以上官者,选补使与所管都督府具条奏闻

  • 神士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太祝下大夫属官,掌三辰之法,以布祭于神鬼,下设神士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太子四师

    王莽为太子置四师,俸如大夫:“以故大司徒马宫为师疑,故少府宗伯凤为傅丞,博士袁圣为阿辅,京兆尹王嘉为保拂,是为四师。”见《汉书·王莽传》。

  • 北面坊场局冶牧厩等官

    辽朝北面官类名。为专门管理畜牧、冶炼、器物制造等官衙的统称。有诸坊、围场、诸局、群牧、尚厩、飞龙院、监鸟兽等官署。

  • 司士佐

    县分职吏名。唐置,其职掌相当于州“司士参军事”,参见该条,

  • 大兴府知事

    官名。金置,属大兴府,掌分派吏员的工作,检察吏员经办的文书、簿籍、审阅案卷,总录诸案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