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

官名。三国魏始置,为大臣加号,意谓与三司即太尉、司徒、司空礼制、待遇相同,许开设府署,自辟僚属。两晋南北朝因之。北周置为勋官,九命; 武帝建德四年(575),改“开府仪同大将军”。隋置为散官名号,初为正四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从一品,位次王、公。唐沿置,为文散官第一等。勋官号中亦有之,从四品上,高祖武德七年(624)改为轻车都尉。玄宗开元(713—741)以前,散官皆给俸禄,得依本品班次预朝会。北宋前期为从一品文散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用为文臣寄禄官,从一品,地位与改制前之使相同,亦号称“使相”。辽朝亦置,为散官最高一阶。金沿置,为从一品文散官。


汉魏间始有“开府仪同三司”之号,三司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司都有官属,“开府仪同三司”,指设官、待遇与三司相同。如做加衔,其本身必另有其他职务。唐、宋、元三朝以开府仪同三司为一品官阶。只称“仪同三司”者,为次一级。见《历代职官简释》。

猜你喜欢

  • 学科主任

    高等学校职名。国民党政府时期规定,独立学院各科设科主任一人,综理各科教务,由院长聘任。如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即分设文科、理科主任各一人,分别综理文科、理科教务。其下再分若干学系。

  • 女博士

    女子任博士者称女博士。《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文昭甄皇后》:“后年三岁失父。”注:“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

  • 巡检

    官名。①负责地方治安之官。五代后唐始置。宋朝置于沿边寨及险要去处,以閤门祗候至诸司使、将军或内侍等充任。另或置同都巡检使,若供奉官以下充任,则不带“使”字。并置巡检都监、巡检使或同巡检使等,若三班使臣

  • 广东司员外郎

    官名。即“广东清吏司员外郎”。

  • 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始置,为侍卫亲军马军统兵官之一,位都指挥使下、都虞候上。宋朝沿置,为三衙军职之一,侍卫亲军马军司副长官。一员,徽宗政和四年 (1114) 定品序在正任观察使之上,正五品。武官名。见“侍卫亲军

  • 籍坊狱

    监狱名。北魏于京师置廷尉、籍坊二狱。《魏书·孝文纪》记“太和四年(公元480年)四月乙卯,幸廷尉、籍坊二狱。”

  • 会稽司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又作“会计司”,详“会计司”。

  • 不耐侯

    官名,汉时封东濊渠帅为不耐侯,三国魏齐王芳正始六年(公元245年)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正始八年封不耐濊王。《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正始六年,乐浪(郡)太守刘茂,带方(郡)太守弓遵以领东濊

  • 内侍高品

    官名。宋朝初年为内侍阶官,位在内侍殿头下、内侍高班上。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正九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内侍官名,改左班殿直。金章宗泰和二年 (1202) 置为内侍寄

  • 昌黎尹

    官名。十六国后燕,北燕京都行政长官。后燕慕容盛都龙城(今辽宁朝阳),为昌黎郡治,故改昌黎太守置。职掌略同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