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

官名。①隋朝度支部所属户部司之长官。掌户部事。置二人。初正六品上,高祖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称民部郎。②唐朝以后中央六部之一户部之副长官。佐户部尚书掌部事。唐高宗登基(649) ,以避太宗讳,改民部侍郎设。二人,正四品下。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从三品职事官。凡二人,分领左、右曹之事。南宋初,只设一员。高宗绍兴四年(1134),复置二员,通治左、右曹。辽朝设,为南面官,无实职,多为加官。西夏亦设,其制不详。金朝置二员,正四品。章宗泰和八年(1208)裁一员,大安二年(1210)复为二员。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户部与吏、礼二部合称左三部,共置侍郎二员。至元五年(1268),户部等六部自立。后定制,部设侍郎二员,正四品。明初沿元制,设二人,正四品。后分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清沿明制,亦分左、右,满、汉各一人,从二品。光绪三十二年(1906),户部改度支部,遂称度支部左、右侍郎。参见“户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


官名。与户部尚书共掌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为尚书之贰。见《新唐书·百官一·户部》,参看“户部”条。

猜你喜欢

  • 山西道监察御史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山西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 设,三至五人,后增至八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都察院亦设二人。皆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 (1644) 沿设。乾隆十四年 (17

  • 总务司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属之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机要文移、审核图书典籍事。辖机要、案牍、审定三科。置郎中二人,总理司务,下设员外郎、主事,分司各职。官署名。民国设总务司,属财政部。参看“财政

  • 政治会议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其前身为行政会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九月,熊希龄内阁组成后,秉承袁世凯的意旨,拟用废省的办法来扩大中央集权,十一月五日特电各省派员来京参加地方行政会

  • 中书左右部

    官署名。元世祖中统三年 (1262) 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兵、刑、工为右三部,统称中书左右部。至元元年(1264),罢入中书省。三年,复置。五年,罢改为吏礼、兵刑、户、工四部。

  • 集贤院留院官

    官名。唐于集贤院置留院官,以学士充任,由皇帝以特别敕令任命之。

  • 功牌

    封建时代赏给有功者的奖牌。清朝用以赏给八旗军功人员。定制: 八旗营总以下叙军功者得以授予。牌分五等,分别赏给一至五等军功者,其出众效力者,给一等功牌一,加三等功牌一。上书所立功绩年月,钤用兵部印。

  • 二十四军

    北周府兵各军的合称。北周太祖宇文泰在西魏大统年间 (公元535年~551年)创立府兵制,以六柱国各统二开府将军,每一开府将军又各统二仪同将军。每一仪同将军所领各为一军,合为二十四军。

  • 高等检定考试

    国民党政府检定考试的一种。见“检定考试”。

  • 评尚书事

    北魏时以他官平决尚书事、参议朝政的一种名义。乃宰相之任。《魏书·尉眷传》:“寻拜侍中、太尉,进爵为王。与太宰常英等评尚书事。”

  • 右卫率府

    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设于仁宗延祐六年 (1319) 七月,秩正三品。军士来自者连怯耶儿(黄羊川,今内蒙古敖汉旗东)万户府、迤东万户府、女直万户府及右翼屯田万户府。隶东宫詹事院下。置卫率使二员,副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