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谒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由典宝署改立,秩从五品,隶徽政院。成宗元贞元年(1295)升正四品,设官四员。大德十一年(1307)升正三品。置司卿、少卿各四员,丞二员。英宗至治三年(1233)罢。
官署名。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改典宝署为掌谒司,属徽政院。秩从五品,掌引见传达之事。设司卿四人,少卿四人,丞二人,典簿二人,典书九人,奏差二人,知印、译史、通事各一人。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四品,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升正三品。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罢。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由典宝署改立,秩从五品,隶徽政院。成宗元贞元年(1295)升正四品,设官四员。大德十一年(1307)升正三品。置司卿、少卿各四员,丞二员。英宗至治三年(1233)罢。
官署名。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改典宝署为掌谒司,属徽政院。秩从五品,掌引见传达之事。设司卿四人,少卿四人,丞二人,典簿二人,典书九人,奏差二人,知印、译史、通事各一人。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四品,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升正三品。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罢。
官署名。明朝南京官署。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后始置。洪熙元年(1425)复以南京为京师,遂去“南京”二字。正统六年(1441)再定以北京为京师,南京之大理寺复加“南京”二字,遂为定制。设大理寺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八品上。
官署名。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招集析居从良还俗僧道,编籍人户为怯怜口,置总管府。十四年(公元1277年)以所隶人户善造作,拨隶中宫。十六年(公元1279年),立织染、杂造二局,各设提领所以司徭役
直秘阁简称。
官名,即司寇,掌刑狱。《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臣戮余也,将归死于尉氏,不敢还也。”注:“尉氏,讨奸之官。”疏:“归死尉氏,犹言归死于司败,明尉氏主刑人,故为讨奸之官。”《汉书·地理志·陈留郡》:“尉
官署名。南朝梁、陈置,设丞。掌清商音乐(南北朝时期民间音乐)及乐队、歌舞演员。隶太常卿所属太乐令。北齐所置则称“清商部”。隋初亦置清商署,设令、丞、乐师,隶太常寺。炀帝大业三年(607) 罢,以其职并
司天台丞、司天监丞之简称。
官名。南朝梁置。《梁书·武帝纪》下:“(太清元年547) 以大将军侯景录行台尚书事。”
官名,三国蜀置,为参军之长,掌参谋军事,为丞相府高级属吏。《三国志·蜀书·杨仪传》:“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
宦官名。明朝内府二十四衙门各监、司、局及内府各供用库多有设置,无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