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朝服法物库

朝服法物库

官署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置,下分三库,属太常寺。设监官三人,以诸司使、副使、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掌百官朝服及诸司礼衣,仪仗,遇大礼则出借,礼毕收回。徽宗崇宁二年(1103),并入殿中省。


官库名。宋太平天国二年(公元977年)置,属太常寺。后分三库:一在天安殿后,一在右掖门内北廊,一在正阳门外。掌百官朝服、诸司仪仗,于祭祀、朝会时,按有关官员的等级借给,礼毕归还。设监官二人,以诸司使、副及三班、内侍充任;典三人,掌库三十人。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并入殿中省。元亦置法物库,属尚供总管府,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判四方馆事

    官名。宋置,见“四方馆”。

  • 伏义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一班,为地位最低的一班,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为最低的一班。

  • 尉裨将

    官名。战国秦置,上将军副将。《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

  • 太子太傅丞

    官名。太子太傅属官,两晋、南朝皆置。晋、宋七品,梁五班,陈七品、六百石。

  • 行军右司马

    官名。唐武则天大足元年(701)东都、北都、雍、荆、扬、益州置为僚佐,中宗神龙二年(706)省,睿宗太极元年(712)雍、洛四大都督府复置,各一员,与左司马同掌辅弼军政,平时则练习搜集狩猎;战时则申战

  • 公国官

    官类名。公国既是政区,也是三国至晋地方政权组织形式之一,其地位略同于县。洪饴孙《三国职官表》说:“诸公国,员职如王国。山阳公国,置督军一人。”晋亦置公国,《晋书·职官志》说:“郡侯、县公亦如小国制度。

  • 十武将军

    武猛、武略、武胜、武力、武毅、武健、武烈、武威、武锐、武勇等十号将军的合称。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置,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陈改为拟六品,比秩千石。十位带“武”字的杂号将军名的合称,南北

  • 司救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仿《周礼》司救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师氏中大夫属官,下设司救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司救”。

  • 寺舍

    汉朝的官府衙门称寺舍,也称官舍。《后汉书·马援传》:“晓狄道长归守寺舍。”注:“晓,喻也。寺舍,官舍也。狄道,县,今兰州县也。”

  • 幕宾

    即幕友。对将帅幕府中的参谋、书记及地方军政官延聘的文书、刑名、钱谷等佐理人员的通称。唐代黄滔诗:“锦里幸为丹凤阙,幕宾征出紫微郎。”见《黄御史公集·三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