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治官

治官

① 整顿或管理官吏。《左传·成公十五年》:“华元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乃出奔晋。”② 《周礼》天官系统属官的统称。《周礼》六官之一“天官”掌邦治,统摄六官,称治官。以冢宰为官长。《周礼·天官 ·序官》:“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孙诒让正义:“自官之属者,自小宰至夏采,并属于太宰,即大宰八法之官属也。”


周代天官的别称。周代天官掌邦治,总六官之职,故称治官。见《周礼·天官·序官》。

猜你喜欢

  • 海防道

    专职道员名。清初在浙江、江苏设海防道,管理海防事务。后废,以沿海巡道兼管其事。

  • 医博士

    官名。①太常寺太医署官员,隋朝置二员,唐朝置一员,正八品上。掌教授诸生医学。② 即唐朝府、州“医药博士”。医官名。隋代太医署有医博士。唐代太医署也有医博士,正八品上,掌教授诸生。见《隋书·百官下·太常

  • 军学司司长

    官名。① 清末陆军部军学司之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军学司事。宣统三年(1911)改称军学处处长。②清末海军部军学司之长官。宣统二年(1910)设,掌军学司事。由协都统或正参领充任。

  • 内史舍人

    官名。隋朝内史省属官,置八员,正六品上,文帝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 炀帝大业三年(607)减为四员,十二年改名内书舍人。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名内史舍人,三年改中书舍人。参见“中书舍人”。

  • 军制司司长

    官名。① 清末陆军部军制司之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由副协都统或正参领充任。掌军制司事。②清末海军部军制司长官。宣统二年(1910)设,掌军制司事。由协都统或正参领充任。

  • 学校名。商代设置,以养老、明人伦为主,分右学与左学,右学招收贵族子弟,以国老为教师,左学招收平民子弟,以庶老为教师。《礼记·王制》说:“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学中教学内容除礼外还有书,因为

  •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国民党监督、指导国民政府的组织。简称“中政会”,隶属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时即有中央政治委员会的组织,当时有委员十二人,全由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的名

  • 总计使

    官名。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置,总领左、右计事。五年罢。参见“三司”。官名。宋置。掌总理国家财计,判左右计事。宋代理财,分左右二区,京东为左区,置左计使,京西为右区,置右计使。又置总计使,掌判左右

  • 茂才

    汉朝选举科目。西汉称秀才,始于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东汉避光武帝刘秀讳,改为茂才,或茂材。建武十二年(后36)诏三公举茂才四行各一人,司隶州牧岁举茂才一人,遂为岁举常科。西汉多除地方县令。三国沿之

  • 主记史

    “主记室史”省称。官名,汉置,为主记室史的简称,为州郡佐吏,位在主记室掾下,掌记录文书,催督期会。后世多沿置。参看“主记室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