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渠帅

渠帅

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魏书·太宗纪》:“车驾自大室西南巡诸部落,赐其渠帅缯帛各有差。”


渠通巨,渠帅即大帅,也称渠率、渠长、渠魁,一般用于敌军主将或地方少数民族首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用兴法,诛其渠帅。”《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是岁,辽东太守祭肜使鲜卑击赤山乌桓,大破之,斩其渠帅。”《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蛮夷渠帅,皆受印号。”《魏书·太宗纪》:“丙戌,车驾自大室西南巡诸部落,赐其渠帅缯帛各有差。”

猜你喜欢

  • 参议院院内审计股审查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理事各一人;委员,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定为五人。掌审查院内审计事项。

  • 副司库

    官名。清朝司库之副职。内务府广储司所属六库均设有。佐司库管库事。

  • 六院夷离堇

    官名。辽北面官。掌六院部族军民之政。会同元年(938)改称南院大王。

  • 宗属寺

    官署名。渤海国置,有大令、少令。

  • 刑狱参军事

    “刑狱贼曹参军事”省称。参见“刑狱贼曹参军”。

  • 衔枚氏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禁喧哗。《周礼·秋官》: “衔枚氏,下士二人,徒八人”,“掌司嚣。国之大祭祀,令禁无叫。军旅、田役,令衔枚。禁叫呼叹鸣于国中者,行歌哭于国中之道者”。官名。周置

  • 慎刑司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初名“尚方司”,后称“尚方院”,康熙十六年(1677)改慎刑司。掌审拟本府刑名事宜。凡审办案件,笞杖者自行处理,徒罪以上咨送刑部。奉旨交审重案会同三法司定拟题结。设郎中

  • 路道正

    僧官名。金置,见“道正”。

  • 书记厅

    官署名。北洋政府置。(1)设于大理院,主官为书记官长,下辖总务处及民刑事处。(2)设于高等审判厅,其主官与所辖机构与大理院书记厅同。

  • 1、户口编制单位。《汉书·晁错传》:“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2、行政区划名。《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