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牧府

牧府

官署名。十六国前凉、西凉、北凉置,为州牧府的省称,前凉时多称少府。上述政权统治者皆兼凉州牧,故牧府即仅次于都督府的决议军政大事的权力机构。设长史(有时分置左、右),司马(有时分置左右)等官属,其地位高于作为大臣僚佐的一般长史、司马。

猜你喜欢

  • 五威将军从事

    官名,为五威将军属官。从事,有的有专职,有的无专职,随时听命。《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李)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

  • 中卫都指挥使

    官名。元置, 见“右卫都指挥使”。

  • 抚东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置,与抚西、抚南、抚北将军合称四抚将军。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地位相当于征东将军。

  • 试御史

    官名。“试监察御史”的简称。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试授一年,然后实授。正德 (1506—1521) 中革。参见“试监察御史”。

  • 郡宗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置,为郡属官。《梁书·武帝纪》: “诏于州郡县置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专掌搜荐。”

  • 武德骑尉

    散阶称号。清朝武职正五品之封赠。初,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五品封武德将军,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德郎;属八旗者正五品封奉政大夫。三十二年,统一为武德郎。五十一年,改此称,遂成定制。官名。清代武阶官,正五

  • 陵尹

    官名。春秋时楚国置。《左传·昭公十二年》:“陵尹帅师围徐以惧吴。”

  • 铨头

    金代铨选制度中用以记录官员的资历的文书。《金史·选举志二》:“凡铨注,必取求仕官解由,摄所陈行绩资历之要为铨头,以定其能否。”

  • 臣下对君主冒死直言规谏。《说苑·臣术》:“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 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

  • 外补

    见“内放”。授任地方官。《后汉书·孝安帝纪》:“公府通调,令得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