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百长

百长

官名。①武官。春秋时,守城百步的长官。《墨子·迎敌祠》: “城上步,一甲、一戟,其赞三人,五步有五长,十步有十长,百步有百长,旁有大率,中有大将,皆有司吏卒长。”②匈奴官名。《汉书·匈奴列传》: “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之属。”③清朝土官之一种。武职。世袭。设于青海、西藏。隶兵部武选司,平时归地方官管辖。


官名,匈奴置,为统帅百人的军官。《汉书·匈奴传上》:“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

猜你喜欢

  • 军镇

    北魏时期的军事镇戍机构。镇的建置起于刘石、苻姚时, 其时有杏城、三堡等镇。北魏初建置渐多,太武帝时普遍设置,至孝文帝时逐渐废除,尤以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至迁都前后所废最多。军镇制度在全国推行的时

  • 西城所

    官署名。宋徽宗宣和(1119—1125)中置,掌管公田。先后由杨戬、李彦主管,民间良田多被指为天荒而拘没入官,强迫原业主承佃,输纳公田钱。

  • 右千牛卫将军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右奉宸卫将军置,设二员,从三品,协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神宗元丰(1078—1085)

  • 上仪同三司

    勋官号。 北周置, 《周书·于翼传》:“子诠,上仪同三司、吏部下大夫、常山公。”隋朝为从四品散实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初杂用隋制,高宗咸亨五年(674)以其比上骑都尉。勋官名,隋置,秩正五品

  • 大都宪

    明朝巡抚之别称。

  • 遥辇九帐大常衮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遥辇氏在阿保机立国前,世袭可汗之位。阿保机代遥辇称帝以其九世可汗宫帐居皇族一帐之上,设大常袞司总其事,官府不预其政,名为尊之,实际上削弱了遥辇氏族的地位。置大常袞、太师、太保、太尉

  • 北部曹

    官署名。北魏置,属尚书省,设北部尚书为长官。管理北边州郡的考课、选举、辞讼等事务,自北方境外归附者亦由其接待。 以北部下大夫为次官,属官有北部长(一说亦为次官,与下大夫不并置)、北部主书郎等。派驻曹中

  • 都副兵马使

    武官名。宋置,为马兵一都的副统兵官,见“都”。

  • 掌狄隶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同隶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掌狄隶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会灵观副使

    宫观官名。宋真宗天禧元年 (1017)始置,以参知政事兼领。仁宗皇祐五年 (1053)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