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秘书少令

秘书少令

官名。即秘书少监,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少监后改。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名少监。参见“秘书少监”。


官名。隋炀帝改秘书少监为秘书少令,隋初沿置,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复旧为秘书少监。

猜你喜欢

  • 亭啬夫

    官名。战国秦置。县府属官。掌亭务。《睡虎地秦墓竹简·效律》: “其它冗吏、令史掾计者,及都仓、库、因、亭啬夫坐其离官属于乡者,如令、丞。”

  • 羽林中郎将

    官名。西汉宣帝令中郎将监羽林禁军,称羽林中郎将,主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东汉及三国魏、蜀沿置,多由外戚或功臣子弟等亲信充任。西晋罢。北魏复置,属领军将军 (中领军),多授宗室或鲜卑

  • 蒙藏委员会

    官署名。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置,属行政院,掌管蒙古、西藏的行政及各种兴革事项。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人,委员十五至二十一人,就其中指定常务委员六人,由国民政府选熟悉蒙藏政教情形者担任,下设蒙事、藏事、总

  • 斥候

    官名,春秋时即有此官,掌侦察或守候的小官。“斥”是“远”的意思,“候”是“侦察”的意思。《左传·襄公十一年》:“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 掌军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末刘备置。以益州太守董和任之,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成为主要辅政官员。官名,东汉末年刘备置,与诸葛亮共掌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三国志·蜀书·董和传》:

  • 太官丞

    官名。又作大官丞。秦汉少府属官,太官令副贰,东汉有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一员,三国魏沿置。南朝宋置一员,隶侍中; 南齐一员,隶尚书省; 梁、陈改隶门下省。北魏隶光禄卿。北齐置为光禄寺太官署次官。隋

  • 两司

    官署及官名之合称。宋朝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金朝指尚书省左、右司。元朝指中书省左、右司。清朝指布政使和按察使。清朝对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的合称。

  • 苏拉喇嘛

    封号。清朝藏传佛教之职任喇嘛。分掌寺庙佛教事务。另有称教习苏拉喇嘛、额外教习苏拉喇嘛者,皆于京师设若干人。

  • 前监军

    官名。三国蜀置。统兵。后主延熙六年(243),王平自前护军拜此,兼镇北大将军,统汉中守军,以拒魏兵。官名,三国蜀置,掌监督军事。《三国志·蜀书·王平传》:“(延熙)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

  • 下将军

    官名。北魏皇子王国、诸王国、公国置。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八品下或从九品上。北齐沿置,官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