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翊军将军

翊军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末刘备置,统兵。《三国志·赵云传》: “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三国蜀、十六国成沿之。北齐时从二品。隋初列为散号将军,六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罢。


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刘备置,掌征伐或驻守。《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其后,十六国、北齐、隋皆置,隋炀帝大业三年废。

猜你喜欢

  • 都官有秩吏

    战国秦国在中央派驻地方的机构中供职的高级官吏统称。《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 “都有官秩吏及离官啬夫,养各一人,其佐、史与共养。”

  • 庲降都督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 刘备定益州后置,三国蜀沿之。为南中诸郡最高军政长官,多带将军名号,如邓方为安远将军、马忠为安南将军等,统兵,以管理境内少数民族事务。初治南昌县(今云南镇雄),移治平

  • 东宫步兵校尉

    即“太子步兵校尉”。

  • 银青荣禄大夫

    官名。金、元皆置,为文散官四十二阶第六阶。金正二品下。元正一品,宣授。

  • 廷尉少卿

    官名。北魏始置,为廷尉卿次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改四品上。北齐初沿置,后设大理寺,遂改置“大理少卿”。

  • 骁骑校

    官名。清朝八旗组织中基层编制单位的副长官,位佐领之下。亦为骁骑营之下级武官。满语称为“分得拨什库”。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骁骑校。每佐领下设一人,计满洲六百八十一人,蒙古二百零四人,汉军二百六

  • 控鹤官

    官名。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 置,内皇城诸门各二员,掌把守。

  • 尚书殿中郎

    即“殿中郎”。

  • 市参议会

    市民意机关。国民党政府设置,参议员依据《市参议员选举法》的规定产生,其名额在人口二十万之市为十五名,超过二十万者每增加人口五万则增加一名,任期一年,得再被选。在任期中不得兼任本市政府及其他机关的职务,

  • 第一品大酋长

    官名。北魏置。《显祖嫔侯骨氏墓志》:“祖俟万斤,第一品大酋长。”(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一)参见“领民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