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考功郎中

考功郎中

官名。三国魏曾置尚书考功郎,掌尚书考功曹,以考课官吏。其资历浅者为郎中,深者可转侍郎,皆称郎。晋及南朝不置,北魏复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秩五品上,二十三年改六品。北齐沿置,为尚书省吏部属下考功曹长官,掌考第及秀、孝贡士等。隋文帝改置考功侍郎,炀帝改郎。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再改郎中,员一人,从五品上,为尚书省吏部考功司长官,掌京官考课事务,旧曾兼掌贡举,太宗贞观 (627—649) 后归职于考功员外郎。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司绩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五代沿置。北宋前期置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从六品,始实领考功之职,掌迁叙、磨勘、资任、考课及名谥碑碣之事。明朝改置吏部考功清吏司,置郎中一人,正五品,掌文职官吏考课、黜陟之事,以协赞尚书。清沿明制。崇德三年 (1638) 未入关前,曾置吏部理事官。顺治元年(1644)改郎中,四人,满洲三人、汉一人。初秩正三品,十六年改正五品,后升正四品。康熙六年(1667)仍改正三品,九年定正五品,遂为定制。


官名,三国魏置,为考功曹官员,位在侍郎之下,掌考核官吏,选举秀才孝廉贡士等。其后,北魏、北齐、隋等沿置。

猜你喜欢

  • 祠仁德掾

    官名,东汉置,为县佐吏,掌祠祀事。常山国元氏县令下有祠仁德掾、史各一人,掾为正,史为副。见《隶释·三·无极山碑》。也有人认为是郡佐吏。

  • 天喜

    爵名。太平天国后期翼王新设之世爵。天历戊午八年 (1858),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新置官爵多种。是爵在“天义”之上,前系一字以资区别,如 “掀天喜”。爵位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远征后新设,北京图书馆藏

  • 斛斗案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属三司度支部,由本部都孔目官以下领之, 掌两京仓廪积, 计度东京粮料、百官禄粟、厨料。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司废。

  • 伊耆氏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伊耆氏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司要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伊耆氏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劝爽

    官名。南诏官,主官人,由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

  • 左玉铃卫大将军

    官名。即左领军卫大将军,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名左领军卫大将军。

  • 上林苑监左监副

    官名。明朝上林苑监置。始设于永乐五年 (1407),左右各一人,正六品,与右监副佐监正掌苑囿、园地、牧畜、种植之事,为宫廷提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后与监正不常置,乃以监丞署职。

  • 奚六部吐里

    即“奚六部秃里”。

  • 宣赞舍人

    閤门宣赞舍人简称。官名。宋置,政和年间,改通事舍人为宣赞舍人,掌传宣赞谒。见《宋史·职官六·东西上閤门》。

  • 稽仁

    官名。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于中、左、右、前、后五军断事司分置,每司设一人,正七品,分理军中刑狱。建文(1399—1402)中革。参见“五军断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