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缺
清朝外官缺分之一。属此缺者有云南之元江、鹤庆、广南、普洱、昭通、镇边等府、厅通判、同知,镇雄、恩乐、恩安、永善、宁洱、宝耳等州、县,贵州之古州兵备道,黎平、镇远、都匀、铜仁等府同知,清江、都江、丹江通判及永丰知州、荔波知县、四川马边、越巂同知等数十职。俱三年俸满,有政绩而无差错者,依例升用。因属边俸缺,边疆水土恶厉,或不侍三年即行升擢。乾隆(1736—1795)中,依地择人,实行苗疆久任制,有陛用须满六年至八年者。
清朝外官缺分之一。属此缺者有云南之元江、鹤庆、广南、普洱、昭通、镇边等府、厅通判、同知,镇雄、恩乐、恩安、永善、宁洱、宝耳等州、县,贵州之古州兵备道,黎平、镇远、都匀、铜仁等府同知,清江、都江、丹江通判及永丰知州、荔波知县、四川马边、越巂同知等数十职。俱三年俸满,有政绩而无差错者,依例升用。因属边俸缺,边疆水土恶厉,或不侍三年即行升擢。乾隆(1736—1795)中,依地择人,实行苗疆久任制,有陛用须满六年至八年者。
官名。北齐置。掌并州尚书省三公曹事务。其职掌与“三公郎中”略同。
官名,俸中二千石,掌四方归降的少数民族;在郊庙祭祀时,掌赞导,请行事;诸王入朝郊迎时,掌礼仪;皇子封王,掌赞授印绶;封拜诸侯和诸侯嗣子及封四方少数民族头领时,掌召拜;王死,使吊祭及拜王嗣。有丞一人,俸
官名。掌养马的小吏。春秋时齐国置。《管子·小问》: “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 ‘厩,何事最难。’”1、掌饲养马匹的小官,春秋时齐国置。《管子·小问》:“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
官名。宋真宗咸平(998—1003)中置,掌应奉皇帝巡幸事宜,其下设行宫都监。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广东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三至五人。后增至七人。南京都察院亦设三人。皆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乾隆十四年(1749)定制,设掌印御史满、汉各一
官名。即左骁卫大将军,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左骁卫大将军。
抚东、抚西、抚南、抚北将军的合称。详见各条。
官名。汉朝时西域龟兹等国置,员一人。官名,汉朝时西域龟兹等国置,位在辅国侯下,其他诸侯之上。见《汉书·西域传·龟兹国》。
官署名。清末责任内阁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四月成立责任内阁,始设。掌进拟徽号、谥号、庙号及制诏、诰敕,进呈贺本、贺表,颁赏勋章、宝星诸事。置局长一人,副局长一人,并佥事、录事等。
乡村基层组织与粮区划分单位。宋代有都保,为乡与保之间的组织,而未见有“图”之名。都图成为地方基层组织始于元代。元时所修《新昌县志》卷一记该县当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改宋时的厢为隅,乡为都,里为图,并不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