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虎翼军指挥使

虎翼军指挥使

官名。宋代兵制,百人为都,置正副都头。五百人为一指挥,置指挥使、副指挥使。宋代军队的指挥使。类似现在加强营的营长。见《宋史·兵志四·河北河东强壮》。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拣雄武军弩手立为上铁林,其次为下铁林;雍熙四年改殿前司上铁林为殿前虎翼,改侍卫司铁林为侍卫司虎翼;淳化四年选精锐者为上虎翼;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又择善水者立为上虎翼,六年又诏京都诸军择善水者习战金明池,七年立为虎翼水军,共有“指挥”九十六,京都九十,及水军一,襄邑、东明、单各一,长葛二。见《宋史·兵志一、兵志二》。参看《宋史·职官六·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

虎翼军指挥使即虎翼军一指挥的长官。

猜你喜欢

  • 北衙

    即“北枢密院”。

  • 第二不领人庶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二不领民庶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六品。

  • 协忠郎

    官名。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置,为从七品武阶官。武阶官名。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置,秩从七品。

  • 民政厅

    官署名。省行政机关之一,民国置,掌理全省民政,凡所属县市行政官员的任免,以及警察、保卫、选举、赈灾、卫生行政、礼俗宗教、禁烟等皆属之。设厅长一人,总理厅务,指挥监督所属职员及所辖机关。厅长由行政院就省

  • 航政局

    交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于航政司之外另置航政局,依照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二月十五日公布的《交通部航政局组织法》规定,处理航行海洋或航行二省以上船舶的航政事宜,但总吨数不及二百吨、容量

  • 南京协同守备

    官名。明朝掌管南京留守防护之事的官员。景泰三年(1452)始置,一人,以侯、伯、都督充任,领南京五军都督府之事,其治所设于中军都督府。

  • 提领八作司

    官署名。元中统三年始置提领八作司,正九品;掌出纳内府漆器、红瓮、捎隻等。至元二十五年,改升提举八作司,正六品。至元二十九年,以出纳委积,分为左右两司。详见“提举右八作司”和“提举左八作司”两条。见《元

  • 军行

    步兵编制单位。商代设置,亦简称为行。卜辞说:“辛未卜,行,贞:其乎永行,有遘?”(《粹》五一一片)商代的军队是用右中左三个方面组织的,师有右中左三师, 行也是分右中左编制的。这是根据战阵的实际要求编组

  • 典官

    太平天国官类名。为杂职官的一种,典即典守主管之意,典官种类繁多,依服务的对象分,可别为三类:一类是专为天王、诸王、侯、丞相、检点、指挥服务的,其中在天王府供职的称为朝内典官;一类是办理整个政府事务的,

  • 建昌宫使

    使职名。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置建昌院,寻改判建昌院事置,掌四镇所管兵车税赋、诸色课利,按旧时簿籍施行,乾化二年 (912)废。官名。五代朱温建国时设建昌院,后改称建昌宫,掌管所辖境内财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