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副都统
武官名。辽置, 见“行军都统所”。
武官名。辽置, 见“行军都统所”。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驾部中大夫右厩上士属官,正一命。
官署名。北齐门下省六局之一,掌驾前奏引行事,制请修补,东耕则进耒耜,设殿中监四员,隋朝因避讳,改名“殿内局”。官署名。北齐置,属门下省,掌驾前奏引行事,制请修补。东耕则进耒耜。设殿中监四人。隋改称殿内
满语官名。汉译为“都统”。详“都统”①。
官名别称。唐朝以来,贡举之士称有司为座主。见《日知录·科举·座主》。参见“座师”。唐代进士称知贡举为座主。《旧唐书·令狐峘传》:“衢州刺史田敦,峘知举时进士门生也。初峘当贡部,放榜日贬逐,与敦不相面。
官名。清置,为向导处的主官,见“向导处”。
清朝地方官员对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之合称。清朝地方官员称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为三大宪。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乌里雅苏台参赞”。
官名。元置,为太史院的佐官,秩从三品,员额二人。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参见“崇虚局”。
官名。金始置,为文散官,以授从六品下文官。元朝沿置,改文官从五品,宣授。明朝为文官从五品,初授。官名。金朝设此官,文职从六品下称奉训大夫。元代升为从五品。明代为从五品初授之阶。见《金史·百官一·文官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