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营都指挥使
武官名。五代时蜀国置,掌行营军马。《资治通鉴·后梁纪三》记“蜀行营都指挥使王宗汾攻岐文州,拔之,守将李继夔走。”
武官名。五代时蜀国置,掌行营军马。《资治通鉴·后梁纪三》记“蜀行营都指挥使王宗汾攻岐文州,拔之,守将李继夔走。”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月选班秩之一。按例应选官员,在本班中,依照先后次序选用,称为挨选。
官名,为低级武官,秦汉之际置,为执盾属吏,队官,掌执盾队兵。《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棘丘侯襄,以执盾队史前元年从起砀,破秦,治粟内史入汉,以上郡守击定西魏地,功侯。”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警官名。北洋政府时期设于地方警察厅,掌督察所属消防警察及消防事务。
大司农属官。西汉武帝时置数十员,分部管理郡国均输、盐铁之官。平帝元始元年(后1)置十三员,人部一州,劝课农桑。皆属临时差遣之官。东汉定置一员,管理大司农所掌国库,秩六百石(一说千石)。三国魏亦置,七品
官名。辽朝大内惕隐司长官。官名。大内惕隐,也称“大惕隐”。辽代设此官,掌管皇族四帐政教。大内惕隐为大内惕隐司长官,另有知大内惕隐事、大内惕隐都监等官。参看《辽史·百官志一·北面皇族帐官》。
秦汉士兵名。见“正卒”。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皮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鞄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官名俗称。亦称房官,即同考官。因明清乡、会试时,同考官各居一房,分卷取士,故名。时有十七房、十八房、二十房之称。详“同考官”。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属外交部,以上海通商交涉使为主官。署内分厅、科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