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讨夷将军

讨夷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间曹操置,三国魏、南朝梁、北魏沿置。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普通六年(525)刊正将军名号后罢。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七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七品。


杂号将军名,东汉献帝年间曹操置,凡将军皆掌征伐。其后,三国魏、南朝梁、北魏也置。

猜你喜欢

  • 铜虎符

    虎形铜符,(省称“铜虎”、“铜符”。)汉朝的一种符信。自文帝二年(前178)始,颁与郡守作为发兵信物。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符分两半,右留京师,左与郡守。后或沿用

  • 圃羞官

    官署名。职贡皇宫膳食所需物料。据《汉书·地理志》注,南海郡置有此官。官名,汉置,掌种植进献瓜果。《汉书·地理志·南海郡》:“有圃羞官。”

  • 下千户所

    官署名。元朝军府等级,秩从五品,掌军三百以上。置达鲁花赤、千户各一员,从五品; 副千户一员,正六品。

  • 工曹参军

    参见“工曹”。

  • 掌夷隶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司隶中大夫掌夷隶中士佐官,正一命。

  • 安南校尉

    官名。三国吴置。领兵。孙权赤乌十一年(248),陆胤以交州刺史领此,平定交趾、九真之乱。官名,三国吴置,掌领兵作战或镇守。《三国志·吴书·陸胤传》:“赤乌十一年,交阯九真夷贼攻没城邑,交部骚动。以胤为

  • 缺科

    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掌每月截缺后,以本月所开各缺,按数截出到班者若干人、经司议、堂议后,至选日掣签以定。设经承以办理事务。

  • 符史郎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七品下。

  • 协理

    官名。清朝京师僧道官之副职。道光二十四年(1844)设,京师僧官分设各城者八,道官分设各城者六,皆各置协理一人,由僧录司、道录司给札。官名。清代内阁置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各一人。协理大臣简称协理,佐总理

  • 保全郎

    太医阶官名。金朝二十五阶之第十三阶,秩从六品下。元朝十五阶之第七阶,秩从五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六品下,称保全郎。见《金史·百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