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署大臣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宦者官署。北齐置,属长秋寺园池属。设丞。
文书名。宋朝,中书遇事奏对,以白纸撰状,宰相押字,执政列具姓名,经皇帝亲阅,于状尾加盖御宝,并批“依”字,然后降外施行,称为熟状。
三国蜀的地方兵之一。由賨人(湖南、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组成。
同“内城巡警总厅守卫所”,参见该条。
或作册免,策即策书。汉朝三公坐法或得咎于皇帝,皇帝以策书罢免,故名。东汉初,遇有灾变唯策免太尉。安帝永初元年(107) ,太尉徐防以灾异等原因策免,三公皆免。三公因灾异策免自防始。
官署名。元朝置,掌兑换钞币。全称行用交钞库,亦称交钞库、钞库。世祖中统元年(1260),始立中都行用库,秩从七品。后诸路及部分府州亦置。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置大都光熙、文明、顺承三库。二十六年
参见“太子备身五职”。
宫中女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掌铨查六宫。三品。
见“都史”。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殿内省尚乘局置为次官,十四员,正七品。唐朝殿中省尚乘局沿置,十员,正七品下。宋朝存其名而罕除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