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官
谏诤之官的统称。历代之设,名目不一。汉朝有谏议大夫。唐朝、宋神宗元丰(1078—1085)以后,为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 (司谏) 、左右拾遗(正言)统称。明朝沿用之。
掌谏诤的官员称谏官。汉班固《白虎通·谏诤》:“臣至尊,故设辅弼置谏官。”各朝所设谏官,有同有异如汉有谏议大夫;唐有谏议大夫、补阙、拾遗;宋有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辽代有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金代有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参看“谏院”条。
谏诤之官的统称。历代之设,名目不一。汉朝有谏议大夫。唐朝、宋神宗元丰(1078—1085)以后,为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 (司谏) 、左右拾遗(正言)统称。明朝沿用之。
掌谏诤的官员称谏官。汉班固《白虎通·谏诤》:“臣至尊,故设辅弼置谏官。”各朝所设谏官,有同有异如汉有谏议大夫;唐有谏议大夫、补阙、拾遗;宋有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辽代有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金代有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参看“谏院”条。
“右小武伯下大夫”的省称。
见“辟雍”。学官名。见“辟雍(2)”。
参见“太子常从”。
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的内部机构。掌理文书的收发、保管,文件的分配、撰拟、编制,统计调查,会议记录,典守印信,会计、庶务,本院职员的任免,以及其他不属于各委员会及编译处事项。设秘书长一人,秘书六至十人,科长
三国蜀汉行政区划。蜀汉疆域为益州全境,所辖仅为汉代十三州之一。乃析益州部分辖境置为梁州。益州治所在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汉中(今陕西省汉中东)。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伐魏,拔武都、
海关组成部分之一。又称税课司,掌理关税行政,长官为税务司。依工作性质,其职员分为内班、外班、海班三种。内班,又称征税科,主要在办公室工作,处理关税、吨税的赋课、征收、统计、报告、会计庶务等关务。其人员
阶官名。金太医二十五阶之第二十二阶,秩正九品上。元十五阶之第十二阶,秩正八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正九品上,称医效郎。见《金史·百官一》。
官名。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264)置,诸男国属官。晋朝、南朝沿置。梁由男国自选补。官名,三国魏置,为诸男国属官,掌祠祭。魏元帝时实行五等爵制,王、公、侯、伯、子国掌祠祭的长官称典祠令,男国掌祠祭的长官
官名。清末矿务铁路总局长官。光绪二十四年(1898)设。二人,从一品、正二品不等,特简。掌理全国开矿铁路事宜。二十八年改总办路矿事宜大臣。次年裁。
官名。唐置,属太常寺的礼院,掌检讨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