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铁官

铁官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管子·海王篇》: “今铁官之数曰: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 耕者必有一耒一铫一铫,若其事立; 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者,天下无有。”战国时秦亦置,汉因之。汉武帝于三辅及四十郡国置铁官四十八处,主鼓铸,随事广狭,分别置令、长及丞,职如县道。又在不产铁处置小铁官,铸旧铁。西汉郡国铁官属大司农,东汉改隶郡县。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见《管子·海王篇》。战国时秦置,汉沿置,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及产铁郡县,皆置铁官,掌鼓铸。不产铁的县置小铁官,铸旧铁。其官有铁官令、铁官长、铁官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内史·主爵中尉》、《汉书·食货志下》、《后汉书·百官五·边县》。

猜你喜欢

  • 东宫三太

    即太子太师、太傅、太保。

  • 教练官

    官名。清末新陆军军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标一人,从三品,副参领充,简放。掌平时督理本标教练,战时参画军机。军官名。清末置于新军各标,掌教练士兵。

  • 东面行军都统所

    即“东征都统所”。

  • 官制用语。即以本官兼任、兼行或兼领其他官职。两汉常行其制,如张安世为车骑将军兼光禄勋。南北朝时凡祭祀、奉使等临时委官代行某职,皆曰兼某职,或于正式任命某职之前,先授予兼某职之名义,意即试某职。唐朝,职

  • 护乌桓从事

    官名,汉置,为护乌桓校尉属官,掌文书。见《后汉书·百官志五》。

  • 司士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吏部中大夫司士上士佐官,正二命。

  • 中书侍郎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初年设中书省,在长官中书监、令以下有通事郎,后增设中书郎,亦称中书侍郎,五品。晋朝沿置,员四人,五品。魏、西晋时中书监、令承受、宣布皇帝旨意,由侍郎草拟成诏令,呈

  • 户曹清吏司

    官署名。明北京行部所属六曹清吏司之一。永乐元年 (1403)始置,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后增主事三人。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参见“北京行部”。

  • 左司

    官署名。① 初为尚书都省办事机构。隋、唐、五代皆置,隋朝有郎一员,唐朝有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为尚书左丞副贰,掌监督管理吏部、户部、礼部十二司政务。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监管吏部、户

  • 主廪

    官名。金朝设于掖庭局、太后两宫,掌仓廪出纳薪炭等事,秩从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