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门候

门候

官名。主城门或军营门。西汉城门校尉属官有十二城门候,掌按时开闭城门。东汉沿置。城门每门候一人,六百石。又,诸将军营部亦置。隋朝为左右监门府属官。隋高祖仁寿三年 (603)于监门府置门候一百二十人。炀帝时增至二百四十人,正七品,与左右门尉分掌门禁守卫。


官名,两汉都城十二城门皆置候,属城门校尉,掌开闭城门,查问出入人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城门校尉》:“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汉书·蔡义传》:“数岁,迁补覆盎城门候。”注:“门候,主候时开闭也。”《后汉书·百官四·城门校尉》:“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雒阳城门十二所……城门每门候一人,六百石。”《后汉书·鲍永传》:“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注:“《东观记》曰:时良从送中郎将来歙丧还,入夏城门,与五官将车相逢,道迫,良怒,召门候岑尊,叩头马前……良诸侯藩臣,蒙恩入侍,宜知尊帝城门候吏六百石,而肆意加怒,令叩头都道,奔走马头前。无藩臣之礼,大不敬。”州县苑之门也置门候。《后汉书·方术·李郃传》:“县召署幕门候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二城门候。”注:“师古曰:门各有候,萧望之署小苑东门候,亦其比也。”将军府和军营也设门候。《后汉书·百官一·将军》:“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候。”《三国志·魏书·张邈传》:“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隋朝左右监门府属下有门候120人,炀帝时增至240人,正七品,与左右门尉分掌门禁守卫。

猜你喜欢

  • 宣徽北院

    官署名。唐朝后期宣徽院分南、北两院,各设厅事,各置使一人,以宦官充任。五代迄宋,改用士人。宋朝用以安置罢政之勋旧大臣,与南院通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名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仪,应内外进奉,悉检视

  • 马政道

    专职道员名。清初在江苏设置,管理马政,后废。

  • 史馆检讨

    官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始置,以他官兼任,掌编纂史籍。供职期满,外补则落职,代归可复授。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馆罢。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复置。官名。宋于史馆置检讨,掌修

  • 勒令致仕

    官员降罚方式之一。《明史》卷二一零记明嘉靖时, 吴廷举以右都御史改南京工部尚书,肯辞, “且引白居易、张詠诗, 语多诙谐, 中复用‘呜呼’字。帝怒, 以廷举怨望, 无人臣礼,勒致仕。”清制则对年老有疾

  • 典妇功奄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仿《周礼》典妇功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司内上士属官,由阉人充任,掌后宫女工织造等事务,下设典妇功奄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参见“典妇功”。

  • 都录事

    官名。南朝梁置,郡属官,总掌文簿。与太守甚亲近,常主管众务。北齐诸州亦置。州门下吏名。北齐置,见“州录事”。

  • 绣帅

    宫中女官名。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无定员,六品。

  • 文资官

    金代文散官之称。《金史·选举志二》说:“凡进士则授文散官,谓之文资官。自余皆武散官,谓之右职,又谓之右选。文资则进士为优,右职则军功为优,皆循资,有升降定式而不可越。”

  • 掌墓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墓大夫(下大夫)一人,中士八人,掌治墓地。北周仿《周礼》之制,置掌墓中士,正二命;掌墓下士,正一命。属夏官府夏采下大夫。

  • 领民别将

    官名。北魏置。《北齐书·步大汗萨传》:“父居,龙骧将军、领民别将。”参见“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