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中法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

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1858.6.27)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共四十二款,另附《和约章程补遗》六款。主要内容:(1)法国得派公使驻北京,并在各通商口岸设领事官;(2)增开琼州、潮州(后改汕头)、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后改烟台)、南京为通商口岸;(3)天主教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4)准许法国人往内地游历,在各通商口岸任意租地建屋、设立教堂、开设医院、兴办学校等;(5)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6)法国兵船、商船有权驶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7)确定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8)中国给法国赔款银二百万两。

猜你喜欢

  • 铜符

    铜质符信。历代多有,一般用作发兵符信,由皇帝或主管机构颁发。铜符以虎、豹、鱼等为图案,作两个半符的勘合,还须附以文件,方有发兵效用。参见“铜虎符”、“铜鱼符”。

  • 截角

    清代检查盐商按引销盐之法。明代有截旧引角之令,清仿行之。其法,凡盐商领引至盐场,将盐筑包待运,始将盐引截去一角。行盐途中于两处指定地点秤掣,再将盐引截去第二角及第三角。将盐运至行销州县时。再最后截去盐

  • 左一护军府

    官署名。唐初秦王、齐王府六护军府之一,掌侍卫陪从。置护军一人、副护军二人,长史、录事及仓、兵、铠曹参军各一人,统军五员、别将十员,分别掌领亲、勋卫及外军。

  • 萧拜住

    ?—1320元契丹人,石抹氏。曾从成宗北征,先后任檀州知州、户部尚书、御史中丞、中书平章政事等职,参与揭发右丞相铁木迭儿。仁宗死,铁木迭儿复相位,被杀害。

  • 左骁骑率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属官,统禁军骁骑之士,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正三命。下设左骁骑率中士、左骁骑倅长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李流

    248—303十六国时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原籍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字玄通。巴赛(或说氐)族。李特次弟。曾被举为东羌督。元康八年(298),入蜀,永宁元年(301),与兄特率流民攻灭叛

  • 廷寄

    清雍正以后传达皇帝谕旨的一种形式。凡皇帝上谕涉及重大机密政务者均由军机处直接封寄有关官员,称寄信或秘寄。外间以其寄自内廷,故谓之廷寄。所寄对象为高级官员,用“军机大臣字寄”的形式寄送。其余则用“军机大

  • 白石县

    西汉置。治今甘肃临夏县南。属金城郡。东汉属陇西郡。西晋废。

  • 御带

    官名。宋初,选三班使臣以上亲信武臣佩橐、御剑,为皇帝护卫,称御带,或以宦官充任。真宗咸平元年(998),改称带御器械。

  • 官荫

    旧指官员有功于朝廷或因公死亡,得荫其子孙入官。如唐代皇室及官僚皆得荫其亲属。被荫者犯罪时,可按其荫者官品之高低享受议、请、减、赎的待遇。明清的官荫又有恩荫、难荫、特荫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