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举人

举人

科场称谓。始见于汉,因由各地官吏荐举,故名。后俗称举人,专指科举制度中应贡举考试的各科士人。隋、唐、五代时为进士科由官府,特别是州、县、馆、监送往尚书省参加礼部或吏部考试者,意为应举之人。唐制,举人又称进士、贡士,如德行乖僻,不与举状相符,则贡举者受罚。宋承唐制,凡应贡举考试的各科士人,均称“举人”,俗称“举子”。登科即授官,应试不合格须再应举。无“出身”,但可免除丁役、身丁钱米;曾赴礼部试者,犯徒以下公罪和杖以下私罪,均许赎。明清则作为乡试中式者之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有新中式、下第、坐监、署教和正榜、副榜之分,可于次年进京会试,亦可直接授官。《明史·选举志》:“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称谓录》卷二十四:“古称所举之人为举人,未尝定为名目。而称乡试中式曰举人,则自明始。”

猜你喜欢

  • 守阙进武副尉

    宋无品武阶官名。位守阙进勇副尉下。

  • 李仕衡

    959—1032仕一作士。北宋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字天均。太平兴国进士。真宗朝前后司财赋二十年,历判三司盐铁勾院、荆湖北路转运使及同提举京西陕西转运事、河北都转运使、三司使等。善理财计,所至有余

  • 银差

    即雇役、均徭代役银。明弘治、正德时,均徭杂役部分折银交纳,由官府雇人充役。如琼州府银、力两差共二千五百八十七役,其中银差有马夫、皂隶、斋夫、膳夫、门子、库子、斗级、清军书手、贴解户等,计九百四十二役,

  • 地坛

    参见“方泽”。

  • 泽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升泽州为府。治凤台县(今晋城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水、阳城、晋城、高平、陵川等市县地。1912年废府存县。1914年改凤台县为晋城县。

  • 贺长龄

    1785—1850清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耦耕,号西崖、雪霁,晚号耐庵。嘉庆进士。道光元年(1821)任江西南昌知府。历江苏按察使,迁布政使,佐巡抚陶澍创行海运。七年署山东巡抚。十六年擢贵州巡抚。在

  • 杨荐

    北朝时秦郡宁夷(今陕西礼泉北)人,字承略。北魏永安中,随并州刺史尔朱天光出讨关陇,继赴夏州从刺史宇文泰。寻受命迎孝武帝至长安,进爵清水县子。西魏大统中,累使柔然,进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北周孝闵帝即位,

  • 布达拉宫

    西藏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亦译普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在拉萨市西北玛布日(红山)上。相传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首先在此营建宫室,以迎文成公主。后世屡有增建。清顺治二年(16

  • 仲虺

    仲又作中,虺又作��、傀、、��,又称莱朱。商汤臣。相传为夏朝车正奚仲后裔,居于薛(今山东滕州南),夏桀时弃夏奔商,为汤之左相,

  • 疑罪

    罪行名。指无确实证据、难以明断的嫌疑罪行。唐律规定,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如一人有窃盗嫌疑,但证据不足,按贼盗律“窃盗不得财笞五十”,可不用此刑,令交赎铜五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