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才馆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闰四月正式设立。由外务部堂官直辖,是训练和储备外交人才的机构。设提调、帮提调、文案、支应、庶务等官。受训人员为在职官员和留学生、译学馆毕业的学生,课程有讲习、调查、翻译、评议、撰拟、编辑等,学习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至一年。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闰四月正式设立。由外务部堂官直辖,是训练和储备外交人才的机构。设提调、帮提调、文案、支应、庶务等官。受训人员为在职官员和留学生、译学馆毕业的学生,课程有讲习、调查、翻译、评议、撰拟、编辑等,学习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至一年。
一作时曲。今河南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因河道迂曲回流而得名。《资治通鉴》:唐元和十年(815),“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十二年李愬讨淮西,李祐言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均指此。
即“真臣邦君公”。
见“屯田部”。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置,为十二卫将军之一,置二人,从三品,佐大将军总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初沿置,武德五年(622)改为左领军卫将军。
即“伯邑考”。
官署名。清末官制改革后,中央某些行政部门设此机构,掌管该部总汇之事,如承办机要、考核司员、稽核经费收入等。
①原意为子孙昆弟。泛指同族和邻里乡党的晚辈。《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乡邑之人,老及长者父兄之行,少及幼者子弟之党,故总而言之。”子弟与父老维系着宗法纽带,在秦汉之际结合成为一种社会政治势力。如刘邦
557—640隋末唐初雍州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十八岁出家,先习禅法,后学《华严经》。唐太宗曾召入宫问答,赐号“帝心”,故亦称“帝心尊者”。后住终南山至相寺。提出“五教止观”说,
?—351十六国时人。后赵石虎时,历任征北将军、太尉。与李农定议立石世为太子。太宁二年(350),冉闵大杀诸胡,遂与太宰赵庶等万余人奔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依石祗。受祗命与石琨等率众七万攻邺(今河北
即“英义建功毗伽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