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州
唐武德四年(621)改隋淮安郡置显州。贞观九年(635)改为唐州,治比阳(今河南泌阳)。天宝元年(742)改为淮安郡。辖境约当今河南社旗、方城、唐河、泌阳、桐柏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唐州。唐天祐三年(906)移唐州治泌阳(今河南唐河),明洪武二年(1369)省州治入州,十三年废州改置唐县,1914年改为沘源县,1923年改名唐河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隋淮安郡置显州。贞观九年(635)改为唐州,治比阳(今河南泌阳)。天宝元年(742)改为淮安郡。辖境约当今河南社旗、方城、唐河、泌阳、桐柏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唐州。唐天祐三年(906)移唐州治泌阳(今河南唐河),明洪武二年(1369)省州治入州,十三年废州改置唐县,1914年改为沘源县,1923年改名唐河县。
1691—1745清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区)人,字得天,号泾南,自号天瓶居士。康熙进士。雍正十一年(1733)授左都御史,署刑部尚书。十三年,贵州苗民事起,擢抚定苗疆大臣,入黔办理苗疆事务,否定“改土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闰四月正式设立。由外务部堂官直辖,是训练和储备外交人才的机构。设提调、帮提调、文案、支应、庶务等官。受训人员为在职官员和留学生、译学馆毕业的学生,课程有讲习、调查、翻
1232—1294元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可用。宪宗六年(1256),以儒者被廉希宪荐于忽必烈。九年,从忽必烈攻宋,起草征发军旅文檄。中统元年(1260),权中书省左右司事。至元十四年(1277),
即“梁简文帝”。
清制。新科举人每名给银二十两,以供制备旗杆匾额,故名。各省旗匾银由藩库正项银内给发,顺天府旗匾银由国子监、顺天府咨行户部领给。由户部福建司核查。
明开封河阴(今河南荥阳)人,字伯颙。元至正进士。不赴官,以经史自娱。洪武初荐起,历官襄垣训导、御史。十五年(1382)超迁礼部尚书。次年,科举与荐举并行,详定取士制度。又参与制定封赠、祀典事宜。复制大
西汉武帝时置,治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属益州郡。东汉改属永昌郡。三国蜀汉改属云南郡。西晋为云南郡治。南朝梁大宝后废。明洪武十五年(1382)以云南州复置,属大理府。治今祥云县。1929年改名祥云。
?—前825西周时齐国国君。公元前850—前825年在位。名寿。齐献公之子。时周厉王无道,被国人所逐,共和行政。曾与诸侯朝周宣王。
书名。北宋徐铉、汤悦撰。十卷。铉、悦皆五代南唐旧臣,奉宋太宗命编次南唐三主史事,撰成此书。已佚。
宋代任官中散大夫、中奉大夫者之十项待遇。朱弁《曲洧旧闻》卷十:“今之中散大夫,即昔之大卿监也。旧说谓之‘十样锦’。受命之初,不俟赦恩,便许封赠父母妻一次,一也;妻封郡君,二也(今为令人);不隔郊奏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