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庾县
隋开皇十年(590)分南康县置。因地处大庾岭得名(一说西汉武帝时监军庾姓讨平南越,筑庾将军城于此,因以名县)。治今江西大余县西南。十六年废为镇。唐神龙元年(705)复分南康县置。属虔州。移治今大余县东。北宋淳化元年(990)始移今大余县(南安镇)。为南安军治。自元至清又为南安路、南安府治。1957年改为大余县。
隋开皇十年(590)分南康县置。因地处大庾岭得名(一说西汉武帝时监军庾姓讨平南越,筑庾将军城于此,因以名县)。治今江西大余县西南。十六年废为镇。唐神龙元年(705)复分南康县置。属虔州。移治今大余县东。北宋淳化元年(990)始移今大余县(南安镇)。为南安军治。自元至清又为南安路、南安府治。1957年改为大余县。
742—797吐蕃赞普。亦作挲悉笼腊赞、乞黎苏笼猎赞。公元755—797年在位。金城公主子。崇佛。迎请印度僧人寂护、莲花生入吐蕃,建桑耶寺,始剃度吐蕃人出家,立译场,颁布兴佛诏书。兵力雄强,初掠夺四邻
?—1900清云南腾越(今腾冲)茨竹寨人。先世本四川华阳(今双流)籍,明初授漕涧土都司世职。传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其父大雄,以军功由云贵总督林则徐奏赏四品花翎义勇巴图鲁名号,世袭明光宣抚使衔土
1863—?清末民初吉林伊通人,字震岩。清光绪进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后,历任天津道员、安徽按察使。宣统元年(1909)任直隶提法使。三年任江苏布政使,辛亥革命爆发后被任为河南布政使,旋授河南巡
天文学名词。中国的赤道坐标系继承古代二十八宿记录位置的传统,分为“去极度”和“入宿度”两个量。去极度就是所测天体距天北极的度数,如图B星,PB为“去极度”。而“入宿度”,则是以二十八宿中的某个宿的距星
指人的欲望嗜好。与“天理”相对。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宋理学家据此以“天理”和“人欲”相对立,北宋二程以为“蔽
?—1121北宋人。宦官。少主掌后苑。徽宗即位,渐受宠信,历知入内内侍省、彰化军节度使,升至太傅,势与梁师成相匹。先后在京东西、淮西北一带根括民田,逼民租佃废堤、弃堰、荒山、退滩以及大河淤流之处,租额
?—前461年战国时杞国国君。公元前470—前461年在位。名阏路。杞釐公子,湣公弟。杞闵公十六年(前471),他杀湣公自立。
明滁州(今属安徽)人,字子权,号琅邪山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投谒朱元璋,留置幕下,授元帅府都事,典文牍。出任太平知府,有治绩。明洪武元年(1368)升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卿,迁起居注官。以老乞归。
西州回鹘的别名。其王常冠以“西州外甥阿厮兰汗”称号,故名。亦指葱岭西回鹘。因其王亦常冠以阿厮兰汗号。
地名。一作桃红(《平播全书》)。约在今贵州仁怀市境。参见“安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