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家髻
唐时京都妇女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故称。
唐时京都妇女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故称。
古代助丧家送葬之物。《左传·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晅来归惠公、仲子之赗。”杜预注:“赗,助丧之物。”或说专指助丧物品中之车马。《公羊传·隐公元年》:“车马曰赗”。
1405—1439明宗室。仁宗第三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封越王。未就藩,宣宗赐以昌平庄田。卒谥靖。无子,封国除。
?—1867清直隶天津(今天津)人,字小筠。道光举人。累迁鸿胪寺卿。咸丰三年(1853)改为太仆寺卿。次年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十一年任吏部右侍郎兼署礼部左侍郎。同治三年(1864)任刑部右侍郎,旋改刑
又名沃日安抚司。土司名。清顺治十五年(1658)封沃日贯顶净慈妙智国师。乾隆二十年(1755)封色达拉为安抚司。二十九年征金川有功,赏花翎,并更沃日为鄂克什。原属维州协,五十年改隶懋功协,辖十七寨。
①西汉长安城的别称。《三辅黄图》:汉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②春秋郑地。在今河南通许县东北。《左传》襄公三十年(前543):郑伯有死于羊肆,子产“葬诸斗城”,
书名。明末清初潘柽章撰。原为三十卷,现存六卷。是书为撰《明史记·本纪》而作的考订之作,积十余年,数易其稿而成。现存六卷内容限于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三朝史事的考订。内容涉及事件、日期、人物生卒、官制、
官名。东汉置,为中尚方次官,员一人,四百石。三国魏、西晋沿置,皆九品。东晋省。南朝梁复置,为中尚方署次官,三品勋位。北齐亦置为中尚方署次官。隋代因避讳改称内尚方丞。唐初复置,员四人,正九品下。垂拱元年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二年九月(1896.10),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设立。以仿照西法造就新式军事将领为宗旨。凡文武举贡生员,及文监生、文武候补选员弁,以及官绅世家子,无论本省、外省皆准报考,经严格考试,
1866—1923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平。清光绪进士。以编修历至都察院副都御史。曾充满蒙文学堂监督,奏请以满族学者达海从祀文庙;又代陈皇上典学事宜,建议“崇圣学”、“择贤傅”、“肃规制”。宣统
隋仁寿二年(602)置。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治福禄县(隋义宁中改为酒泉县,今酒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东、高台县以西地区。大历元年(766)地入吐蕃。大中初张议潮曾夺回其地。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