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灵渠

灵渠

原名澪渠,亦作零渠或秦凿渠,后又名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中国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因转运粮秣需要,命史禄兴修,以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全长34公里。工程主要分南渠、北渠、斗门、堰坝等。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三,而注于漓江;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七,而汇于湘江,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斗门(或作陡门),是建在南、北渠上一种集中比降、提高水位的设施。历代屡有改建。唐代有十八座,宋代增至三十六座,清代则为三十二座。顺次启闭,增高水位,可使行船越过高地。既便舟楫,又利灌溉,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措施。堰坝是建在渠道里的一种拦河蓄水,引流入沟灌田的设施,与今堰坝结构相似。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大多取道于此。近代因公路、铁路的修筑,航道的作用逐渐消失,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河渠。1949年前年久失修,堤坝崩塌,渠道淤塞。建国后不仅把灵渠原有的堰坝、堰沟修复加固,而且新建许多水渠、水库和水电站,灌溉面积也从二千一百多亩扩大到三万亩。

猜你喜欢

  • 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春秋》僖公三年(前657):“徐人取舒。”《左传》文公十二年(前615):“群舒叛楚。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属楚。西汉置舒县。参见“群舒”。

  • 福履堂

    清鞋行会馆名。乾隆八年(1743)始建于广东佛山。有堂二,一名福履堂,一名儒履堂。

  • 恒产说

    孟子仁政理想内容之一。《孟子·滕文公上》:“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要求“制民之产”,实行“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 ①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晋穆侯自曲沃迁都于此。《左传》庄公二十六年(前668):“夏,士��城绛以深其宫”;僖公十三年(前647):“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

  • 翊卫府郎

    见“翊府(3)”。

  • 守虞日记

    书名。清谭嘘云撰。《虞阳说苑》甲编第八册。按日记载同治元年(1862)十二月初一日至二年二月十九日降清的太平军叛将骆国忠守常昭抵御李秀成率部围攻事。有1917年铅印本。

  • 滇池县

    西汉置。治今云南晋宁县东。南朝梁废。西汉为益州郡治所。

  • 左御史中丞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于御史台置,左、右各一人,俱正二品。因当时不设御史大夫,故左、右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官。同年即罢。

  • 医痊郎

    阶官名。金太医二十五阶中第二十四阶,秩从九品上。元沿置。

  • 曹伟

    ?—221三国时山阳(治今山东金乡西北)人。素有才名。黄初二年(221)孙权遣使至魏,奉章称藩。他以白衣登江上,与权交书求赂,欲以交结京师,魏文帝闻而杀之。与魏讽并为时人指为浮伪邪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