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燕明刀

燕明刀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青铜刀钱。面文作,旧多释作“”,故有“”刀之称,此字或释作“匽”。多有一或几个字的背文。大致可分作两式:(1)弧背,凹刃,一般通长14厘米左右,刀首略宽于刀尾,最宽1.6—1.9厘米,重约14—19克,面文明字作“”或“”形。(2)刀身与刀柄连接处方折,直刃,近磬形、通称“磬折刀”。一般通长13厘米左右,刀首与刀尾宽度相近,最宽1.3—1.7厘米,重约12—18克,面文明字呈“”或“”形。通常认为弧背铸行时间较早,折背较晚。除易县燕下都遗址外,在河北其他地区及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等地均曾成批出土。

猜你喜欢

  • 南史氏

    春秋时齐史官。齐卿崔杼杀其君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杀之,太史之弟继书而死者两人,后太史弟再书,崔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已书,乃还。

  • 代耕架

    又名“木牛”、“绞关犁”。一种用绳索牵引的人力翻土农具。发明于明代。见于王征《诸器图说》。在不太长的地头两端相对设两个辘轳,中连长绳,绳置钩环,扣结犁身。当辘轳转动绳索时,犁亦随之前进,功效与两牛相当

  • 称长

    吏职名。唐左右武卫有称长二人,掌唱警,为应跸之节。

  • 赤夷

    九夷之一种。

  • 战国时人。秦国客卿,与穰侯魏冉同时。是时,魏冉封邑在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他为魏冉设谋,言陶近于齐,如攻齐之事成,则陶为万乘之国,率小国朝天子,成五霸之业;若攻齐不成,则陶将失其根据,有为邻国吞并之忧

  • 宿胥口

    先秦大河(黄河)决口处。约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新镇附近。《战国策·燕策》:苏代曰:“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又有宿胥口,旧河水北入处也。”《淇水注》:东汉建安九年(204

  • 辛者库

    亦作身者库,全称辛者库哲特勒阿哈。满语金斗和米粮之意。清代内务府管领下吃口粮人的名称。定例,凡旗人犯罪入官者,多罚入辛者库服劳役。辛者库一无所有,衣食于官,每口每月给米二石二斗五升,十岁以上作一口,五

  • 庸客

    即“庸④”。

  • 脱罗干

    明代蒙古满都鲁汗部下首领。成化十五年(1479),与亦思马因协助满都鲁汗诛杀癿加思兰太师。次年,立巴图蒙克为汗。

  • 时病论

    书名。清雷丰撰。八卷。因专论四季不同时令之常见外感病,故名。丰,字少逸,福建浦城人。成书于光绪八年(1882),初刊于光绪十年。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餮泄;夏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