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履堂
清鞋行会馆名。乾隆八年(1743)始建于广东佛山。有堂二,一名福履堂,一名儒履堂。
清鞋行会馆名。乾隆八年(1743)始建于广东佛山。有堂二,一名福履堂,一名儒履堂。
明清一种经常性的地方杂役。由民间壮丁组成,故名。明初由官府选派,以补卫所军丁之不足。又称机兵。正统二年(1437)改为招募,由地方官率领,定期操练,事毕归农。弘治二年(1489)又改为按里派充,例应从
书名。清陈澧撰。七卷。陈氏以宋儒重义理而兼及考据,汉儒讲训诂,而其义理之说亦醇实精博,不可忽视。故专采三国以前经部之书和清人辑本中汉儒众家经说,仿《白虎通义》、《近思录》、《初学记》等体例,分类编辑。
明洪武四年(1371)改东胜州置。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二十五年分置左、右、中、前、后五卫,次年罢中、前、后三卫。所属兵民耕牧河套中。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左卫内迁至今河北卢龙县;右卫内迁至
?—307西晋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字仁林。浮躁有才辩。历官骠骑从事中郎、侍中、御史中丞。曾弃长沙王司马乂,奔邺投成都王颖。及东海王越辅政,与吏部郎周穆共说越废怀帝立清河王司马覃,越不许。再言之
北宋至道三年(997)置。治今固原县。初属陕西路。后属秦凤路。辖境相当今宁夏固原及同心县治以南地。大观二年(1108)北境析置怀德军。辖境限于今固原县南部。地当西通回鹘、西凉六谷等部孔道,为泾、原、渭
后(後)唐代方镇军队。中唐以来,方镇多置后院兵,有后院将、后院都知兵马使等以统之。为精锐之师,待遇较他军为厚,属亲兵性质。
官名。唐中后期临时设置,掌征伐,总诸道兵马,不赐旌节,兵罢则省。
书名。一卷。清嘉庆年间高鹗辑录清代有关吏治之文章编成汉文《吏治辑要》。道光间通瑞译为满文,合刊成《满汉吏治辑要》。咸丰间孟保复译为蒙文,合刊成此编。有咸丰刻本,流传颇广。
1112—1166金西京云中(今山西大同市)人,字宗尹。赐进士出身,补太子洗马。熙宗时,为撒离喝参议军事。海陵王时,督工役修建中都,迁工部尚书。海陵王攻宋,为浙东道水军都统制,领兵趋临安(今浙江杭州)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的反侵略武装。清咸丰七年(1857)十一月英法联军侵占广州后,附近各乡义勇纷起自卫。三元里一带九十六村首先联合南海、顺德、番禺等县绅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严行坚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