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庵笔记
书名。南宋陆游撰。十卷,续笔记一卷。记遗闻旧典、诗文议论,甚为丰富,均可资考证。其中有关军民抗金,秦桧奸恶以及王小波、李顺起义等记载,尤为可贵。《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有续笔记二卷,然迄无流传,惟《说郛》有节编一卷。
书名。南宋陆游撰。十卷,续笔记一卷。记遗闻旧典、诗文议论,甚为丰富,均可资考证。其中有关军民抗金,秦桧奸恶以及王小波、李顺起义等记载,尤为可贵。《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有续笔记二卷,然迄无流传,惟《说郛》有节编一卷。
山名。(1)指今四川西部雪山。《新唐书·吐蕃传》:建中四年(783),唐蕃会盟约云:“剑南尽西山、大渡水。”(2)指太行山。《汉书·沟洫志》王横曰:“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3)指今山西永济
历(歷)画名。或作《列帝图》、《帝王图》、《十三帝图》等。唐阎立本画。纵51.3厘米,横531厘米。绢本,重着色,使用紧劲线条,适度晕染的方法。所画西汉昭帝,东汉光武帝,三国魏文帝、吴大帝、蜀汉昭烈帝
书名。南宋倪思撰。三十五卷。思以班固《汉书》多因司马迁《史记》之旧,大抵务趋简严,然或删而遗其事实,或改而失其本意,乃考其字句异同,以参观得失。二书长短,较然可见。但所考亦有不全,如《史记》之《孝文》
即“召虎”。
使职名。唐僖宗乾符中,黄巢进兵江西,朝廷以宦官杨复光为排阵使,遣判官吴彦弘入城晓谕朝旨,策动黄巢归降。宋代亦置,咸平四年(1001)契丹谋犯境,以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王超为副都部署,王汉忠
西汉置。治今湖北宜昌市东南。为南郡都尉治。东汉建安中改属宜都郡。三国吴黄武元年(222)改为西陵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又改夷陵县。南朝齐移治今宜昌县西北。唐移治今宜昌市。南宋迁治不常,元还治今宜昌
官名。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设,归伊犁将军节制。驻雅尔(今哈萨克斯坦乌尔扎尔)。因交通不便等因,越二年东迁塔尔巴哈台之楚呼楚(今塔城)。管辖当地驻防、屯田、巡逻诸务。辛亥革命后废。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司市属吏。掌理市场治安秩序。
唐诏令本用白纸书写。因多为虫蛀,高宗上元三年(676),命此后尚书省颁给各州县诏令皆用黄纸书写,称为黄敕。
官名。(1)隋初左监门府次官,置二人,正四品,大业三年(607)废。(2)隋大业三年改左监门府将军置,为左监门府长官,一员,正四品,分掌门禁守卫。唐初复为左监门府将军,后改为左监门卫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