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运粮河
元大运河中从通州往南至白河(大沽河)的一段河道。上接通惠河,下通大沽河,是南北航行的要道。因所依赖的潞河(由白、榆、浑三水合流而成)水源不足、河道浅涩,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采纳漕运使司的建议,另开一渠导水入榆河,增加流量,便利行舟。
元大运河中从通州往南至白河(大沽河)的一段河道。上接通惠河,下通大沽河,是南北航行的要道。因所依赖的潞河(由白、榆、浑三水合流而成)水源不足、河道浅涩,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采纳漕运使司的建议,另开一渠导水入榆河,增加流量,便利行舟。
①一作縃縻。(1)服苦役者的一种称谓。《庄子·则阳》:“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胥靡有的来自战俘。《墨子·天志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有的来自罪
1105—1142金曲阜(今属山东)人,字文老。孔子四十九世孙。齐阜昌三年(1132),补迪功郎,权袭衍圣公。熙宗天眷三年(1140),诏求孔子后,加承奉郎,袭封衍圣公,主祀事。
一作垣雍。春秋郑地,战国属韩,后又属秦。在今河南原阳县原武西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前632):“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即此。参见“垣雍”。
清沿明制,于衍圣公府置。掌陪同衍圣公朝见皇帝并为之理事。
即“葛逻禄”。
官名。(1)吏部头司吏部司副长官。隋开皇六年(586)始置,一人,掌本曹籍帐,侍郎缺则代理曹事。大业三年(607)罢,后又改置选部承务郎行其职。唐武德三年(620)复旧,置二人,从六品,一人掌判选人解
清代给予报捐贡监者之凭证。凡报捐者称官生,给予户部执照,报捐贡监者另加给国子监照,以为凭证。
爵位制度。指王、公、侯、子四等。北魏天赐元年(404)废伯、男而置。后复设伯、男。
藏传佛教夏鲁派主寺。在今西藏日喀则东南。北宋元祐二年(1087),由藏传佛教僧人杰尊喜饶迥乃创建。元代,寺权由当地封建领主阶氏家族所控制,为卫藏十三万户之一。延祐七年(1320),阶氏家族迎请濯浦噶举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户部郎中王宗基等在北京城北设立。讲求中西实学,聘请翰林院侍讲黄绍箕、修撰张謇等任中文教习,另请同文馆学生任教习,招收京城官绅子弟入学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