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清吴秉衡撰。一卷。吴氏咸丰四年(1854)冬任江西信丰知县,后署饶州知府。两地先后均被太平军围攻。此编记其与太平军对抗事。详于信丰,略于饶州,故名。咸丰九年成书。通行本为光绪十一年(1885)高
新疆维吾尔语音译。或译石笏尔伯克、什呼尔伯克、什瑚尔伯克、沙虎勒伯克。官名。协理都官伯克,分司驿馆米粮杂务。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至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
一称杜主。战国时蜀君。杜宇以前蜀尚属渔猎时代,未有耕稼。他教蜀民务农,被立为蜀王,居郫邑(今四川成都市西北),秦、齐等七国称王,他称帝,号望帝,更名蒲卑。遇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他遂效尧舜禅
①春秋齐地。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左传》襄公二年(前571):齐“晏弱城东阳”,以逼莱,即此。②春秋晋地,战国属卫、赵,相当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荀
东汉末,张鲁据汉中,奉五斗米道,其初学道者称“鬼卒”。
蒙古置南甸路,后改军民府。治今云南梁河县东北囊宋。属云南行省。辖境即今梁河县一带。明初为南甸宣抚司。
①战国魏解邑,西汉置县。治今山西临猗县临晋东南。属河东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为北解县。②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大业二年(606)废。九年移虞乡县于此,唐武德元年(6
唐人。太宗时任著作郎,参预修撰《隋书》,因见其中记述炀帝事迹有缺漏,遂著《大业杂记》加以弥补。
清雍正七年(1729)分车里宣慰司所辖江内六版纳地置。治宁洱(今普洱县)。属云南省。乾隆元年(1736),增领江外六版纳各土司。辖境相当于今云南景谷、墨江、普洱三县地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还包括今老挝
佛教名词。无妄念之谓。正念、真念、真如之别称。指“六根”(眼、耳、鼻、舌、身、识)的闻见觉知不为世俗之见所动。佛教认为各种“业”和“惑”因“妄念”而生,无有“妄念”,就是“真如”,故亦称“无念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