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土司
明正统十一年(1446)置陇川宣抚司于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故地。治今云南陇川县西南巴弄。辖境相当于今云南的陇川、瑞丽等市县地。与南甸、干崖两宣抚司合称“三宣”。万历间一度入缅甸。清徙治今陇川县,属腾越厅。辛亥革命后改为陇川行政区。1935年改置设治局。1952年改为陇川县。
明正统十一年(1446)置陇川宣抚司于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故地。治今云南陇川县西南巴弄。辖境相当于今云南的陇川、瑞丽等市县地。与南甸、干崖两宣抚司合称“三宣”。万历间一度入缅甸。清徙治今陇川县,属腾越厅。辛亥革命后改为陇川行政区。1935年改置设治局。1952年改为陇川县。
科举科目之一。宋元祐元年(1086)置,命升朝文官各举一人应试,试法与进士科同,及第后授官优于进士。四年,改为必须特诏,方许奏举。约绍圣年间废。
唐代龟兹、焉耆等国自铸的货币。贞观初,玄奘西行求法,记载龟兹、焉耆用金钱、银钱、小铜钱。今新疆库车、和田一带有出土,圆边方孔,形制小,受中原货币的影响,颇类晋、南朝宋时代小五铢,约流行于七至十世纪。
今台湾基隆市的旧称。以港外有鸡笼山得名。清初郑成功曾置鸡笼安抚司于此。咸丰十年(1860)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光绪元年(1875)置鸡笼厅,后改名基隆。
清末捐税之一。咸丰九年(1859)江西详定章程,分别茶厘、茶捐两宗。每茶百斤,除境内抽厘银二钱、出境又抽银一钱五分有零,以充湘军军饷。随后闽、浙、皖、湘等产茶区相继仿行,但各地抽厘多寡不一。
黎语。原为对老人的尊称,后随社会阶级分化,渐演变为对上层人物的称呼,如被称为“大奥雅”者,即系指有财富及权势的人。
?—1132南宋人。高宗初,在南剑州顺昌(今属福建)与余汝霖等率众起义。土兵陈望与射士张衮等杀军校范旺举寨响应。绍兴元年(1131),受招安。次年复起,旋被通判南剑州王元鼎率兵镇压。
即“瞻德城”。
本晋轑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孝昌二年(526)复置,改为辽阳县。治今山西左权县。属乐平郡。《北齐书·文宣纪》:天保十年(559),“帝如辽阳甘露寺,……禅居深观,唯军国大政奏闻”。北齐废
书名。清汪辉祖撰。十二卷。辉祖平时读史有得,随手札记,录于简端,至嘉庆八年(1803)七十四岁时,不能亲自握管,乃令儿辈整理编写此书。仅有稿本,未见刊刻。
?—1598明广平肥乡(今属河北)人,字子愚,号心斋。嘉靖进士。授曲沃知县。万历初,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在任充实军伍,整顿战备。与李成梁击败土蛮。万历六年(1578)进户部尚书。上清丈条例,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