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元
明末清初福清(今属福建)人,俗姓林,名隆琦,以号行。二十九岁出家,先学《法华经》,又习《楞严经》,属临济宗杨岐派人。住黄檗山。南明永历八年(1654)应华籍日僧逸然之请,得郑成功之助,从厦门到达日本长崎兴福寺。后谒将军德川家纲。宽文元年(1661)在京都宇治创建万福寺,开黄檗宗,是为初祖,广传禅法。日皇室赐“大光普照国师”。著有《普照国师语录》、《普照国师法语》、《弘戒法仪》、《松堂集》、《太和集》等。
明末清初福清(今属福建)人,俗姓林,名隆琦,以号行。二十九岁出家,先学《法华经》,又习《楞严经》,属临济宗杨岐派人。住黄檗山。南明永历八年(1654)应华籍日僧逸然之请,得郑成功之助,从厦门到达日本长崎兴福寺。后谒将军德川家纲。宽文元年(1661)在京都宇治创建万福寺,开黄檗宗,是为初祖,广传禅法。日皇室赐“大光普照国师”。著有《普照国师语录》、《普照国师法语》、《弘戒法仪》、《松堂集》、《太和集》等。
宋代制置使司的简称。
书名。南宋杜大珪编。一百零七卷。成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收集宋代大臣碑、铭、传、状,起建隆、乾德,迄于南宋建炎、绍兴。系据诸家别集和实录国史汇编而成。其中共录碑传之文二百五十四篇,分为三编。上编
①即“北齐幼主”。② (?—1768)清满洲镶黄旗人,高佳氏,字立斋。大学士高斌子。乾隆五年(1740)由荫生授户部主事,后官淮安关税监督。二十二年授两淮盐政。三十年调任户部右侍郎,迁内务府总管大臣。
1382—1463明广宁卫(今辽宁北宁)人,字尚节。蒙古族。袭兄职,守备辽东。宣德时进都指挥同知。景泰初入卫京师,御也先,进左都督。英宗复位,以守辽东功封东宁伯。卒于任。
官署名。北齐置,设都尉。隶太仆寺驼牛署。
余(餘);?—995北宋人。川峡地区农民起义将领。初为李顺部将,淳化五年(994)李顺战死后,率部攻下嘉、戎、泸、渝、涪、忠、万、开八州,乘胜进攻施州和夔州,众至十万。在夔州遭到白继赟、解守颙等部官军
唐代云南乌蛮部落,包括居铁桥西北之大施赕、小施赕、剑寻赕(在今维西县境)。先附吐蕃,唐贞元十年(794)南诏破吐蕃,掳其王及宗族置于蒙舍城(今巍山)。
古代算学术语。刘徽用两个全等的圆柱体正交,其公共部分“其形有似牟合方盖矣”。刘徽指出:“合盖者,方率也;丸居其中,即圆率也。推此言之,谓夫圆囷为方率,岂不阙哉?”从而证明了《九章算术》开立圆术所使用的
94—147东汉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人,字子坚。少显名京师。初为议郎,大将军梁商请为从事中郎。曾上书力陈宦官、外戚擅权之弊,又谏商整肃朝纲,不纳。顺帝永和年间,任荆州刺史、泰山太守,招抚境内起义农民
本隆虑山,东汉避殇帝刘隆名讳改名。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元和郡县志》相州林虑县(今林州市):“林虑山,在县西二十里。山多铁,……南接太行,北连恒岳。”《隋书·炀帝纪》:大业十年(614),“贼帅王德仁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