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
隋河南新安人,原名豹,字子通。少慷慨,有胆略。仕北周,历任新安太守,永、和二州刺史,数挫陈军。入隋,拜庐州总管。开皇九年(589),大举攻陈,为先锋,率五百人渡江至采石(今安徽当涂北),自南路直取建康,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以曾纵兵掳掠,未能加爵,官至凉州总管,守卫边境。后征还京,病卒于大兴。
韩擒虎
隋河南新安人,原名豹,字子通。少慷慨,有胆略。仕北周,历任新安太守,永、和二州刺史,数挫陈军。入隋,拜庐州总管。开皇九年(589),大举攻陈,为先锋,率五百人渡江至采石(今安徽当涂北),自南路直取建康,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以曾纵兵掳掠,未能加爵,官至凉州总管,守卫边境。后征还京,病卒于大兴。
韩擒虎
又译八刺合赤。蒙古语“管城者”之意。元代城防人员及其官长均称八剌哈赤。怯薛执事中亦有此名目,《元史·兵志二》:“司阍者,曰八剌哈赤。”大都城门尉,例由四怯薛八剌哈赤充任。
见“莎车”。
蒙古语,边守人之意。为准噶尔主管防守边界,坐镇卡伦和巡查访察事务的人。后集中一处执守,渐形成札哈沁鄂拓克。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七班,与镇兵将军等代旧四中郎将;大通三年(529)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七班,与四中郎将并置。陈沿置,拟四品,比秩中二千石。如加为宣毅大将军,
传说中的乞伏部始祖。乞伏等部由漠北南出大阴山时,遇一幼儿,乞伏部老人收为养子。及长,骁勇善骑射,诸部推为首领,号乞伏可汗托铎莫何。托铎,非神非人之意。
?—1393明凤阳(今属安徽)人。元末从朱元璋起义,累功至指挥使。洪武十二年(1379)以征西番功封景川侯。经营西南,修建川、贵水陆驿道;于云南就井煮盐,召商入粟实边,规划甚为周详。二十六年,论蓝玉逆
唐自大历以来,将帅多不经中书,径由禁军中尉(宦官)委任。禁军将校欲得此职者,须以重资贿中尉,无钱者则向富户借高利贷,到镇后重敛百姓以偿债,因被称为债帅。太和元年(827),忠武节度使卒,宰相裴度、韦处
1827—1904清湖南浏阳人,字勉林。早年以诸生办乡团,镇压太平军,后随曾国藩办理湘军军需。同治九年(1870)任直隶大名府知府。旋调江苏,与彭玉麟规划长江水师。光绪元年(1875)督办上海机器制造
古族名。汉时西羌的一支。原分布于陇西一带。魏晋时迁居内郡的一部分多以弥姐为姓,《晋书》中的弥姐高地、弥姐豪地、弥姐康薄、弥姐婆触、弥姐成等,即其部人。
清代蒙古寺庙及上层喇嘛的属民。汉称庙丁。有时并指喇嘛徒众。其来源为王公贵族奉献户口或人户自动投充。与寺院及上层喇嘛有严格的人身隶属关系,为之牧放牲畜、交纳贡赋和服各种劳役。其在喇嘛旗内被编入丁籍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