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鲜卑

鲜卑

古族名。东胡之一支。汉初各部均受匈奴统治。汉武帝遣师破匈奴东部地区,部分鲜卑南下至西拉木伦河流域乌桓故地。东汉永元元年(89),北匈奴西迁,鲜卑各部渐入据匈奴故地,吸收北匈奴余众十余万落。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在漠南北建立部落大联盟,分为东中西三部。两晋南北朝时,其分支段、慕容、乞伏等部,曾先后在东北、华北、西北建立政权。原居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王朝,统一北方。语言习俗与乌桓相近,原以游牧狩猎为业,居无常处。后在汉族影响下,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有所发展,至隋唐时,逐渐与汉族融合。

猜你喜欢

  • 百子会

    清代福建天地会系统秘密结社。创于嘉庆年间。

  • 显文阁

    南宋阁名。咸淳元年(1265)置,以收藏理宗御制。设学士、直学士、待制等贴职。

  • 北座

    西夏官位。枢密位之一。

  • 兼官

    官制用语。本官外又任他官者。唐代以一职事又任另一职事者谓兼官,以职事官品低散位一阶者亦为兼官,高宗咸亨二年(671)改为守。宋代又称宪衔,为加官,武臣及宗室许带御史大夫、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 曹参芳

    明人。南国郡博士弟子员。著有《逊国正气纪》。曹孟德 即“曹操”

  • 养廉

    清代官吏管理制度。即在正式俸禄之外附加俸银,以培养廉洁之风,杜绝贪污。始于雍正时。详“养廉银”。

  • 客省局使

    官名。辽置。北面官,客省局长官。参见“客省局”。

  • 义利双行

    义(伦理道德)、利(物欲或功利)并行不悖之谓。墨家认为:“义,利也”(《墨子·经上》),主张利物、利民即是行义。荀子主张:“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荀子·大略》以伦理与物欲为人所固有的属性。南宋陈

  • 崇政院副使

    见“崇政院”。

  • 照驳

    明代大理寺职掌之一。凡刑部、都察院所推问狱讼,情词不明,或失出入者,依律驳回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