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西魏潼关之战

东西魏潼关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攻守潼关的战事。以拓跋鲜卑为主建立的北魏,经※六镇大起义冲击,分裂为东、西魏后,分别在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控制下,相互兼并,征战不息。东魏天平元年(534)十月,西魏丞相宇文泰统军夺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斩东魏守将薛瑜,虏其众7千人。二年正月,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率大都督窦泰等攻潼关,以宇文泰时屯军灞上(今陕西渭河支流灞河),遂回军自蒲津(今陕西大荔东)夜渡黄河,攻华州(治今陕西大荔)未克而退。三年(536),关中饥荒,高欢乘机兴师,于十二月发兵10余万,分3路西击长安(今西安西北),以司徒高敖曹率军攻上洛(今陕西商县,一说洛南县东南),窦泰率众趋潼关,自统师进屯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四年正月,高欢军在黄河架设3座浮桥,欲渡河攻渭北(今陕西渭河北)。宇文泰时驻军广阳(今陕西临潼北),闻讯,急回长安商讨对策,纳直事郎中宇文深之谏,欲以奇兵潜出小关(古潼关南侧),诱窦泰出战,速歼之,然后回师击高欢。遂一面声言退保陇右,以迷惑对方,一面率众自长安出马牧泽(今陕西华山北麓,河南灵宝西),秘密东行。窦泰突闻西魏军逼近,仓惶部署,依山设阵,旋遭袭击,大败自杀,所部被俘万余人。高欢获讯,借口黄河冰薄,难以赴救,撤浮桥而退,高敖曹也从上洛撤归。宇文泰经此战军威大振。

猜你喜欢

  • 阿卜都尔璊

    ①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库车人。清贝子鄂对从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不堪忍受大小和卓木布拉呢敦、霍集占的欺凌,随鄂对、乌什伯克色提卜阿勒氐等投附清军。二十三年(1758),闻清定边将军兆惠等

  • 御制十全记碑文

    碑铭。清乾隆帝为炫耀其在位时之武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击败廓尔喀军后,亲撰《十全记》,以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勒石树碑于拉萨布达拉宫前。汉文全文分别著录于《清高宗实录》、《卫藏通志》。所谓十全

  • 阿羯田山

    见“天山”(216页)。

  • 乌塔里卫

    见“兀答里卫”(111页)。

  • 王定

    见“乌厉屈”(332页)。

  • 三宣六慰

    明代滇西南九个重要土司的总称。“三宣”指陇川、南甸、干崖三宣抚司。“六慰”指缅甸、孟养、八百大甸、车里、木邦、老挝六宣慰使司。先后置于洪武十九年(1386)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之间。参见各条。

  • 永宁起义

    解放前云南永宁(今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纳西等族人民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1935年,永宁封建阿氏土司总管阿少云勾结四川木里地区封建头人,劫掠百姓财物,又以购买枪枝维护地方秩序为名,向人民摊捐派款。被暴

  • 巴尔斯罕

    见“巴勒滚”(412页)。

  • 塞尔勒克

    即“色勒库尔”(845页)。

  • 伊汤安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拜都氏。世居叶赫地方。字小尹,号耐圃。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元年(1796),自处州调守嘉兴。七年(1802),擢贵州督粮道。历官贵州,云南,河南按察使,太仆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