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统元宝交钞

中统元宝交钞

元朝纸币之一种。简称中统元宝钞、中统交钞、中统宝钞、中统钞。世祖中统元年(1260)十月始印行,不限年月,诸路通行。面值分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贯文、二贯文十等。习称十文为一分,百文为一钱,一贯为一两,五十贯为一锭。以银为本,两贯同白银一两。因行之年久,物重钞轻,钞值跌落,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行至元通行宝钞,中统钞仍通行,五贯合至元钞一贯。至大二年(1309),改行至大银钞,罢中统钞,限百日倒换。四年,仁宗即位后,恢复中统、至元钞。顺帝至正十年(1350),印发新中统钞,一贯合一千文,当至元钞二贯。中统钞“终元之世,盖常行焉。”(《元史·食货志一》)中统钞初以木版印刷,至元十三年改铜版。

猜你喜欢

  • 若木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双江佤族地区对借贷的称谓。解放前当地佤族已进入封建社会,借贷相当普遍,以借实物为主,也有借货币的,有的借货币也折实物归还,年利率一般为100%,也有高达200—300%的,有些村寨还

  • 河平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五年(1268),宪宗蒙哥第四子昔里吉始受封。

  • 张端

    ?—1654清朝大臣、史学家。回族。山东掖县人。兵部侍郎张忻之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庶吉士。李自成农民军入京师(今北京),与父降。清顺治二年(1645),为山东巡抚方大猷荐举,召至京师为

  • 回鹘文

    又称回纥文。因古代回鹘人广泛使用这种文字而得名。是公元9世纪中叶到15世纪中亚及新疆等地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曾是金帐汗国、帖木耳帝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官方文字。从15世纪开始,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回鹘文

  • 天保奴

    ?—1388明代蒙古太子。孛儿只斤氏。※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子。在北元和明朝的对立中,随父辗转于漠北各地,伺机重新入主中原。北元天元九年(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可汗大本营在捕鱼儿海(今贝尔

  • 忙忽惕

    即“忙兀”,为复数。见“忙兀”(880页)。

  • 把台

    ?—1454明朝将领。亦译称巴尔台,汉名蒋信。蒙古族。忠勇王※也先土干(金忠)甥。永乐二十一年(1423),助也先土干投明朝,授都督佥事。宣德二年(1427),赐姓名。正统(1436—1449)时,封

  • 豁罗剌思

    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又作火鲁剌思、火鲁剌、豁里剌儿、火罗剌思、火里剌、郭儿剌思。※弘吉剌之别部。据《史集》,相传是产生于“黄金壶”的3兄弟中幼弟之后裔;依《元朝秘史》,为豁里剌儿台蔑儿干

  • 毛纺工艺局

    内蒙古早期的纺织业。由归绥兵备道胡孚宸于1905年创办。设于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从将军、副都统、台府筹银4千两,商股1千两为资本,以官商合办方式经营。雇佣50余手工匠人,以手工操作木织机,生

  • 纳木札勒多尔济

    ?—170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色棱阿海孙。驻牧萨尔塔郭勒,向清朝入贡最恭顺。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遣侍卫拜音察克等赴该部赐赉冠服、佩带、弓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