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珠尔

丹珠尔

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藏语音译,“丹”为“丹觉”之简称,意为“”或“经论”,“珠尔”意为“翻译”,总意为“一切经论的译文”,又称“付藏”,通称“论部”。内容均为后人对佛经的各种论述或注疏等。以纳唐新版(即颇罗鼐时所刻印者)为例,总计收集论述15类,224函,约3400种。其中赞颂类1函64种;咒释类86函,2640种;般若类16函,40种;中观类17函,152种;经疏类18函,40种;瑜伽类18函,66种;小乘类29函,62种;本生类3函半,8种;杂撰类半函,41种;因明类21函,66种;声明类2函,28种;医明类5函,7种;巧明类半函,25种;世论类半函,12种;西藏撰述及补遗类13函,123种。另附目录1函,1种。从分类看,藏文大藏经全藏并非单一佛经文献,还包括多种学科论著。西藏之显教推崇大乘龙树、无著三家。而龙树本论七十空性与中观并重。汉译本大藏经仅存中观。佛护、月称对中观之注疏,陈那,法称对世亲之业承论述,为汉译本大藏经中所不传或一无所闻,至于密乘仪轨解疏之属,汉译本大藏经所缺尤甚。以汉藏《丹珠尔》相比,汉译本仅为藏译本的八分之一。主要原因系西藏大藏经多为晚世之书,故收书多而广。而龙树、无著及法称之说,流行于中唐以后。各种版本的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所含卷数及文种,在大类方面基本相近,但具体文种及编目次序又有所不同。如北京版(雍正二年),为180出,699部。德格版(乾隆九年)为223帙(函),3559部。在编排次序上,卓尼版《丹珠尔》以明学为首,与布顿、五曲达赖时所编《丹珠尔》经传统次序不同。目前所见主要只有北京、德格、卓尼、纳塘四种版本。参见“藏文大藏经”(2573页)。

猜你喜欢

  • 土观呼图克图一世

    见“罗藏拉卜坦”(1422页)。

  • 帕察沙布伯克

    清代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帕啻沙卜伯克、帕提沙布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巡察,缉捕违法、偷盗者,并管理监狱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

  • 尼噜罕

    见“奴儿干都司”(647页)。

  • 袭殓

    朝鲜族丧礼之一。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给死者净身,换寿装谓之“袭”。入棺事宜,谓之“殓”。袭的具体做法是:病人死后,脱去当时所穿衣服,用泡紫檀香水,按头、手、上下身顺序擦洗全身。梳好头发,将落发存于标有“

  • 招仙塔

    又称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为丞相耶律仁先母出资于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捐建。塔顶石露盘上刻有“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及“咸雍七年八月工毕

  • 文海

    ①西夏文字书。著者不详,成书约在西夏早期。原书有平声、上声、杂类三部分。现存为12世纪中期木刻本,已残,蝴蝶装,页面29×18厘米。上声部分全佚,平声、杂类有部分残缺,计有110页,3000多字条。每

  • 延熙

    后赵海阳王石弘年号。334年,凡一年。

  • 锡埒图·固什·却日吉

    ?—约1629蒙古族喇嘛学者。亦名文殊席利·固什·却日吉或班第达·固什·却尔济瓦。※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人。第三世达赖喇嘛门徒。曾应※阿巴岱汗邀请,代表第三世达赖喇嘛至喀尔喀蒙古传教,参与组织创建额

  • 平地松林

    辽代地名。属上京道。位于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上游一带(一说位于今内蒙古林西西南、克什克腾旗东南,一直向南延伸到今河北境内的围场以北一带)。为契丹发源地,“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

  • 駞满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一说駞满即统门(今图们江)。完颜部首领劾里时(世祖,1074—1092年在位),该部达鲁罕勃堇(部长)即事于劾里钵。女真与契丹曾数战于此地。部人以部名为姓氏。金代为白号之姓,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