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乞伏氏

乞伏氏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一说远祖纥干兼并诸部,被推为统主,号乞伏可汗,遂以号为氏。原居漠北,后出阴山南徙,先后居于高平川(今宁夏境内黄河支流清水河)、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麦田(今甘肃靖远县东北)等地。东晋成帝咸和年间(326—334),乞伏司繁嗣立,率部迁度坚山。废帝太和六年(371),兵败,降前秦,封南单于。孝武帝宁康元年(373),领兵破鲜卑勃寒,遂镇守勇士川(即苑川)。太元元年(376),子乞伏国仁袭位。淝水之战后,乘前秦兵败之机,聚众10万,于太元十年(385)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改元建义,置12郡(一说11郡),筑勇士城以居,史称西秦。割据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故又称陇西鲜卑。兼并周邻鲜卑、羌、东胡诸部,势力渐盛。建义四年(388),弟乞伏乾归继位,加称河南王,迁于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南岸),秦、凉之羌、鲜卑、胡多归附,连败鲜卑大兜国、后凉、氐王杨定,尽有陇西、巴西地。太初十三年(400),迁都苑川。不久为后秦所败,降姚兴,失国八年。晋义熙五年(409),称秦王,复国。屡败后秦、南凉、吐谷浑。西秦更始四年(412),子乞伏炽磐立,破吐谷浑,灭南凉,败北凉,降乙弗鲜卑,势盛。据有今甘肃西南部。建弘九年(428),子乞伏暮末即位,政刑酷滥,部民多叛,势衰。永弘四年(431),为夏所灭。

猜你喜欢

  • 抹灶灰

    旧时门巴族的一种送行仪式。流行于西藏部分门巴族地区。家中有人出门远行,上路前,由父母或其他长辈以食指、无名指醮锅灶烟灰,在出行者胸颈处抹几个黑点,如为儿童则抹在鼻梁上。示意有灶神保佑,可驱恶避邪,旅途

  • 乌古论

    即“吾古论”(1046页)。

  • 指物婚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旧婚俗之一。主要流行于阿拉善等地。倘女子未婚而生育,后又不再出嫁,须通过拜火(灶)形式,指烧火棍、蒙古刀、火镰、或鼻烟壶之类物品(必须是现存男子的物品)为丈夫,并束起媳妇发式。自是,

  • 拉尊纳旺丹增

    见“额尔德尼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2538页)。

  • 孛迭

    即“完颜亨”(1144页)。

  • 不花帖木儿

    蒙古国勋戚。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孙,※脱劣勒赤与扯扯干公主之长子。元宪宗三年(1253),率斡亦剌兵随蒙哥汗弟旭烈兀西征波斯等地,称万户。其两位姐妹古巴克和完者哈敦为旭烈兀妃。子札乞儿、孙塔尔海均为

  • 西藏入门

    书名。18世纪中叶意大利人奥古斯丁·安东尼·乔治(P·Augustine Antony Giorgi)神父辑。由若干有关西藏政治、历史、宗教、文化、地理、风俗、语法和数学等内容的报告、文章和信函等,编

  • 丁野夫

    约1300—1345元代戏曲家、画家。回回人。先世西域人。入中原后,因爱慕钱塘山水胜景,举家定居仁和(今杭州市)梅村。曾为国子监生。工散曲,套数、小令极多,隐语亦佳。善丹青,属水墨苍劲一派。画山水、人

  • 虎延璋

    民国初年伊斯兰教经师。四川成都人。回族。幼承家学,攻读伊斯兰经典与汉文。后赴陕西、河南开封从师求学,结业后在河南许昌等地当开学阿訇。擅长“克俩目”(即认主学,或称教义学),承袭陕西高派学风。后受马广庆

  • 华热绕色

    1840—?清代藏族高僧。亦名华热·洛桑绕色。出生于华热地区。少年习华热相乘之五部大论与小五明,后在塔尔寺参加四难辩论,青海、卫、藏地区咸称其为克旺·华热绕色,成为闻名学者和五明大班智达。菊·弥庞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