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于越

于越

①中国古族名、国名。又作於越,也称内越、大越。越人一支。始见于《竹书纪年》周成王二十四年(前1040)。分布在今浙江绍兴为中心的沿海一带。其来源相传为禹之后裔。今人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大多认为当地土著。很早已栽培水稻,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并擅长造船航海、青铜冶铸和纺织。春秋末期崛起,与邻邦吴国时有相伐,其首领勾践曾为吴王夫差所败,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于周元王四年(前473)一举灭吴,称霸江淮。传至六代王无疆时,“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疆”。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兴兵伐之,大败越,杀王无疆,其地为楚所并,部分族人向浙南和闽北等地流移,渐与当地越人融合。 ②契丹官名。※遥辇氏部落联盟末期,痕德堇可汗时产生。时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名誉仅次可汗。此前,部落联盟实权官职为※夷离堇,※耶律阿保机伯父释鲁支持辖底夺取本部夷离堇,又另立于越自任,是职遂生。唐天复三年(903),痕德堇可汗“拜太祖(阿保机)于越,总知军国事。”(《辽史》卷1)依据实力,四年后(907年)“太祖以遥辇氏于越受禅。”(卷45)开国后,此职实权被削,成为最高荣誉衔。《百官志》称:“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大于越府,无职掌,班百僚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终辽之世,授此职者,仅十余人。以于越著称者有※耶律曷鲁、※耶律屋质、※耶律仁先,史称※“三于越”。辽时,另于北面属国官中亦设于越一职。

猜你喜欢

  • 伦都儿灰

    ?—1407明朝将领。亦译娄多尔辉,汉名柴秉诚。蒙古族。初为阿鲁台部下,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与另一蒙古将领把都帖木儿(吴允诚)率部众5千余人投明朝,赐姓名,授后军都督佥事

  • 亦罕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伊罕河卫。永乐四年(1406)置,在伊罕河流域。《满洲源流考》说该河在吉林城东北25里,源出纳穆窝集(今吉林省吉林市老爷岭)流入混同江(今松花江)。

  • 孔雀

    见“破六韩孔雀”(1847页)。

  • 蒙古尊师礼

    蒙古族尊敬师长的传统习俗。古代,上至贵族、首领,下至黎民百姓都尊崇师长。成吉思汗亦然,所到之处,不分民族、宗教信仰,广收各种有知识技能的人才,给予重用,如丘处机(汉族,道教徒)、耶律楚材(契丹族、佛教

  • 完颜宗尹

    ?—1188金宗室、大臣。亦作崇尹。本名阿里罕。女真族。完颜氏。初以宗室子充护卫,改牌印祗候,授世袭谋克,为右卫将军。历顺天、归德、彰化、唐古部族、横海军节度使。正隆六年(1161),从海陵王攻宋,领

  • 巴苴

    汉族对普米族的称呼,又名“西番”。首见于清初余庆远《维西闻见录》。参见“普米族”(2291页)。

  • 伊达木札布

    ?—174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辅国公※衮占长子。初授协理台吉。康熙五十六年(1717),随同部辅国公博贝由布鲁勒路擒厄鲁特宰桑罗卜藏锡喇布。五十九

  • 李讹?

    ?—1116宋代党项首领。宋元符(1098—1100)中降宋,授环州(今甘肃环县)定远蕃族大首领。政和三年(1113)十月,欲叛宋降夏,致书西夏统军梁哆㖫,约取宋定远等城及其窖粟数十万以

  • 雀喀扎法里

    赫哲族萨满教神事活动之一。赫哲语音译,直译为“捉雀”,意为“求子仪式”。民间以为,小儿死后其魂变为“雀”,故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族妇女年过二十七八或30岁以上不生育,即认为

  • 吴三桂入黔记

    贵州彝文史书。流传于黔西北地区。成书较早,完成于清初,具体时间和作者不详。主要记叙黔西北彝族从远古至吴三桂入黔后的历史事件,并记录了与清朝统治者多次战争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