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官名。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谓“抹里司官,亦掌宫卫之禁者”。应历十四年(964),矧思任此官,所隶死罪以下得专之。
?—约1452明代东蒙古科尔沁(好儿趁)部领主。一译失古失台。孛儿只斤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因力大勇猛,获“巴图鲁”(勇士)称号。据《蒙古源流》等载,约景泰二年(1451),岱总汗脱脱不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一作艾温克、埃文克。通古斯语音译,意为“住在山南麓的人”或“住在大山森林中的人们。”来源于肃慎,是元代“林木中百姓”、明“野人女真”、清“索伦部”的一支;但看法不一,或说与唐及其以前
即“古尔班阿里玛图”(444页)。
元、明湖广土家族土司。元代置,参用土官任安抚使。明洪武四年(1371),归附,以覃耳毛充金峒安抚司(治今湖北咸丰县西北)安抚使。建文间废。永乐五年(1407)复设,命覃添贵为安抚使。宣德二年(1427
藏区僧人从政为官的制度。由来已久,唐吐蕃时,僧人被准许参政,从政高僧地位高于俗官,谓之“豫国事者”,名为“钵阐布”,意为“大僧”或“高僧”,位即“宰相”职,入元,中央设总制院(后改宣政院),封萨迦派高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晃合丹、晃忽坛、晃兀摊、黄忽答等。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之子晃豁坛后裔组成。原由察剌合、蒙力克(明里)父子率领依附蒙古孛儿只斤部也
见“劝利晟”(398页)。
我国自称maη35的“莽人”使用的语言。当地傣族称他们为“岔满”。莽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南课新寨、平河中寨、下寨和雷公打牛等4个村寨,共500人左右。在国外主
见“忽鲁合真”(14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