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先零羌

先零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西零,别部有滇零。以游牧为业。自西汉文景时击败烧当部占有湟水流域沃地后,部落始强盛。汉武帝开河西,起令居塞,遂于元鼎五年(前112)联合封养、牢姐等部合兵10余万,攻汉令居(今甘肃永登东南)、安故(今甘肃临洮东南),围枹罕(今甘肃临夏)。汉出兵10万平定。部分西移至西海盐池左右,其余向南迁移。宣帝时(前74—前49年在位),纷渡湟水畜牧,以汉出兵干涉,遂于元康三年(前63)再次起义。后为汉赵充国将兵镇压。新莽时(公元9—23年)又起义,东汉初年为来歙等击平,部分迁居天水、陇西、三辅等地,其余南徙至西倾(羌)山,与钟羌错居杂处。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爆发,首领滇零率领所部与钟羌攻入陇西,断陇道,北上至北地郡,建立政权,自称天子。战后,部众分居于凉州东部诸郡和并州、三辅等地,不断反抗东汉政府。中平元年(184),居于北地郡的一部首先发动起义,联合湟中诸羌与义从胡,立北宫伯玉为将军,杀护羌校尉,占据金城,东下陇西、汉阳等郡,进攻三辅,给东汉政府以沉重打击,加速了东汉的灭亡。魏、晋时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皆有其余众。后渐与当地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

猜你喜欢

  • 和耀曾

    清朝将领。字荣轩,纳西族。云南丽江白沙人。大理守城营都司和鉴之子。咸丰六年(1856),父卒,荫袭云骑尉职。保署维西协任都司职,曾奉命指挥杨玉科、张润等镇压杜文秀起义军。同治十一年(1872),同杨玉

  • 旧五代史

    纪传体五代十国史书。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总称《五代史》。后为区别欧阳修《新五代史》而用今名。五代北宋间薛居正(934—985)监修,卢多逊(934—985)等撰。150卷,凡本纪61卷,列传77卷,

  • 东谢蛮

    唐代对分布在牂柯东部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首领谢氏而得名。其先世乃西汉末年牂柯郡大姓之一。西晋时谢氏官为牂柯太守,后成一方之长。所统东部居民称东谢,分布在今贵州三都、台江、榕江和贵阳一带。唐贞观三年(6

  • 庞勒

    见“庞特勤”(1498页)。

  • ①北方古族名。亦作翟,因狄人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或“北翟”。一说狄即商代之鬼方、周代之“��狁”。史载,周族先祖不膹、公刘等居于“戎、狄之间”。《毛诗故训传》云:

  • 康僧铠

    三国时期佛教译经师。梵名僧伽跋摩。中天竺人。素性敏慧,博览群经。曹魏嘉平五年(253,一作四年)至洛阳,住白马寺,译有《郁伽长者经》等4部。《郁伽长者经》为安玄与严佛调共译《法镜经》、及竺法护《郁伽罗

  • 借作

    阿昌语音译,意为“好儿子”。旧时云南阿昌族地区对村社头人的称谓。原为农村公社时期村寨首领,由村社成员共同推举有办事能力和尽心尽力为村社成员服务的人担当,故名“好儿子”。主要职责是主持村社定期分配耕地,

  • 九子屯土守备

    清代杂谷(理番)厅所属土屯长官。九子屯地在今阿坝州理县薛城乡。乾隆十七年(1752),杂谷宣慰使苍旺不法,被诛,其地改流,北部置里,南部设五土屯,九子屯为其一。设土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各1,后又增设

  • 金陵馆

    北魏在都城洛阳专门接待江南归附者之所。为四馆之一。馆因地而名,金陵原为古邑,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由于东晋、南朝都于建康(今南京市),王导谓“建康古之金陵”,故以金陵泛指江南,而命名之。位于宣阳门外永

  • 斡赤斤

    ①又作斡惕赤斤、斡辰、斡真、窝真。蒙古语音译,意为“灶君”,指幼子。古代蒙古人习俗,正妻所生幼子婚后仍留于双亲身边,并继承父亲的主要遗产。由于幼子是家中炉灶之守护者,亦即帐幕的主人,故被称为斡赤斤(灶